正当皇帝陛下,在宣国公府喝茶的时候,另外一边,上百号京兆府的衙差,已经将陶家给团团围住。
这一次,京兆府没有禁止百姓围观,陶家四周,已经围满了百姓。
一众京兆府的兵丁之中,两个紫衣贵人一前一后下了轿子,一个是中年人,另外一个则是年轻人。
年轻人站在中年人身后半个身位,然后抬头看了看眼前的陶府,笑着说道:“三叔,您发号施令罢。”
被称为三叔的晋王爷回头看了看这个年轻人,然后低头看了看二人的身位,摇了摇头之后,苦笑道:“大郎莫要害我了,你是君我是臣,要是给御史台的人看到了,又免不了一顿弹劾。”
他默默站在年轻的太子殿下身后,抬头看了看这座曾经的相府,叹了口气:“这也是五十功臣宅之一啊。”
说完这句话,晋王爷正色道:“陛下有旨意,让大郎全权处理此案,那自然就是你说了算,今天京兆府过来,只是相帮殿下拿人审案。”
太子看了看晋王爷,哑然道:“三叔,咱们一家人,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
晋王爷笑着说道:“殿下,人前就是要分得清清楚楚。”
晋王爷跟皇帝陛下,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
老实说,他在皇帝面前,其实有时候还是跟从前一样,君臣名分,不一定要分的特别清楚,但是他心里明白。
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
太子虽然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但是两代人之间,肯定没有太多话,也没有那种从小玩到大的交情。
而且细究的话,他其实也不能算是太子的亲三叔。
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懂事一些。
太子客套了几句,背着手当先走进了陶家。
此时,还没有官兵进入陶家,不过等太子殿下进去的时候,陶家上下,已经俱等在了前庭。
等太子殿下进去,一众陶家人便都跪在地上,叩首行礼道:“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背着手,看了看这些人,然后脸上露出笑容:“都到齐了?”
“谁是陶宏礼?”
陶宏礼,陶相公的嫡子,也是陶家目前的家长。
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小心翼翼起身,低头道:“殿下,我是陶宏礼。”
“好。”
太子神色平静:“陶相公已经满十六岁的儿孙,统共十七人,俱都到齐了?”
陶宏礼低着头:“回殿下,收到京兆府文书之后,陶家人俱都已经到齐,包括我父还没有成年的孙辈,一共二十八人。”
他指了指前庭:“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