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39章 铸炮和办学

邵勇和洪明等人负责操练新兵,训练场上每天都是一片喧嚣。

而作为主帅的江瀚,也没闲着。

除了处理日常军务外,他大多时间都在研究如何铸炮。

炮营只有四门重炮,还是数量太少,江瀚这段时间都在拉着工匠,看看能否复刻这几门红夷炮但进展很慢,研究了大半个月都没能铸成,

不得不说,在这个阶段,山西的各路义军还算团结,王嘉胤也很有盟主的风范。

他听说江瀚想要铸炮,大手一挥,派人给江瀚送来了三个经验丰富的炮匠。

这三个炮匠来头可不小,早年间曾在西安府三原县,跟着王徽一起造过炮。

王微这个名字,江瀚可太熟悉了。

那可是与徐光启并称为「南徐北王」的存在。

是真正精通西学、并且致力于将西方技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干家。

比起孙元化那种半吊子、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专家」,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能得到王微亲手调教出来的炮匠,江瀚简直是喜出望外。

他手下的工匠营,虽然能打造一些鸟、三眼之类的火器,但要说造炮,那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自从进入山西地界,江瀚就一直惦记着铸炮的事情。

陕西那边,地瘠民贫,而且还贫铁,根本没有铸炮的条件。

但山西则完全不同,这里煤炭资源极其丰富,铁矿储量也相当可观。

虽然几个最大的官营冶铁中心,如阳城、泽州等地,目前还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他现在驻扎的孝义县附近,紧邻孝河,水运便利,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民营的冶铁作坊和铁里本地的田土虽然肥沃,但大多都在郡王、各路官绅手下。

这里的普通百姓,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能以煽炉、挖矿、贩铁、卖炭为生。

江瀚仅仅付出了些许粮食和几两银子,就轻而易举地将附近几个冶铁所的炉工、矿工、翻砂工等召集了起来。

足有数百人之多。

场地、人手、煤炭、铁矿石都有了,最关键的技术人才也已到位。

总领铸炮的,三个炮匠中年纪最大的老匠人,叫做庄启荣。

据说此人深得王微真传,掌握着铸造西式火炮最核心的秘密,也就是火炮的「模数」。

(模数是指火炮各部位尺寸与火炮内径之比,包括壁厚与内径之比和身管长度与内径之比)

他们曾在三原县,带领当地百姓扒佛像,铸造了三门一千五百斤的红夷大炮。

这可是被誉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的红夷大炮。

当然了,一千五百斤的红夷大炮,江瀚现在是想都不敢想。

那种级别的重炮,只适合用来守城或者决战。

根本不适合他现在这种,需要快速机动作战的部队。

他想要的,就是延安府城墙上的缩小版的红夷大炮。

要求不高,四百斤,置于炮车上,三匹马能拉动就行,

得知江瀚的具体需求后,庄启荣立刻来了精神。

对于他们这些铸惯了千斤重炮的匠人来说,四百斤级别的火炮,简直是小菜一碟。

他当即就拉着另外两个炮匠,开始根据要求,仔细计算、调整各项参数。

技术方面有专业人士负责,江瀚便开始思考具体的铸造方法。

眼下正值盛夏,天气炎热,

传统的失蜡法肯定不行,高温下蜡模容易变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