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年关将至 犒赏大军
江瀚和麾下诸位将领议定之后,派人将王自用的信使找了过来,婉言拒绝了发兵支援的请求。
只说自己麾下兵马损失惨重,短期内实在难以与官军主力抗衡。
至于粮草军械,倒是可以支援一部分,也算是尽一份同为义军的情谊。
信使听罢满脸失望,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黯然离去。
至少在这寒冬腊月里,江瀚是不准备再动了,他打算就在陕州城里,好生修养一番。
一来,确实是天寒地冻,不利于大军长途跋涉。
二来嘛,这陕州城里,可还有不少富户官绅,正等着他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呢。
陕州城内的百姓,对于江瀚这群反贼的到来,一开始是十分恐惧的。
城中风声鹤唳,家家闭户,甚至有不少人收拾起金银细软,就准备出城逃难。
可等他们跑到城门处时,却发现城门早已经被贼兵给封死了。
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都以为这伙贼兵封锁了城门,接下来肯定是要屠城劫掠了。
毕竟最近河南府也闹了不小的灾,伏牛山、崤山里,就躲着不少饥民流寇,专干那些打家劫舍、屠村灭寨的勾当。
但令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伙贼兵进城之后,先是派人四处张榜贴文,安抚民心;
随后又派了不少衙役小吏出来,沿街串巷地敲锣打鼓,宣讲军纪,言称绝不扰民。
正当百姓们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将信将疑的时候,却又见着一队队顶盔贯甲、凶神恶煞的贼兵,杀气腾腾的朝着城内的大户人家去了。
紧接着,便是一阵阵撞门声,哭喊声、求饶声、惨叫声
动静一直持续了大半夜,吓得城中百姓是紧闭门窗,蒙头缩在被子里,不敢发出一丁点声响,生怕贼兵听见动静冲进来。
倒是有些胆子大的,悄悄透过门缝向外张望,只见外面街道上灯火通明,四处都是贼兵来往的身影。
一车又一车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源源不断地从那些豪门大户的宅院里被抄检运出。
完了!
先前的一切,果然都是假象!
这帮人,开口闭口就是什幺义军,骨子里就是一帮强盗!
不少百姓心中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绝望。
可直到天亮,这群百姓才惊奇地发现,贼兵并没有挨家挨户的闯进来。
有人小心翼翼地探头张望,发现街上空空荡荡,昨夜那些杀气腾腾的贼兵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洒在路旁的道道血迹。
一连几天,陕州城内都显得有些萧条,百姓们都不敢出门一步,生怕刚出门,就被贼兵给抓去充军,又或是当成肥羊给宰了。
但又过了好几天,百姓们渐渐发现,除了街面上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四处巡逻的甲士外,其他贼兵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并未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终于,有那胆子大的,试探着推开家门出去溜达了一圈。
却发现,自己只要不招惹那些巡逻的甲士,便无人理会,更没有被抓去充军。
一来二去,百姓们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不少沿街的铺子,也逐渐重新开张营业。
陕州城里的人气,慢慢地恢复了不少。
特别是随着正旦佳节的临近,城中采买年货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管是穷是富,这年总得过不是?
大堂之内,营火烧得正旺。
江瀚看着堂内侍立的董二柱、李老歪、邵勇、赵胜等人,笑着询问道:
「各位,不知不觉,这崇祯四年的年关就要到了。」
「你们有什幺想法没?」
听他这幺一问,众人才恍然惊觉。
这一路打打杀杀,东奔西走,竟然已经快到岁末了。
眼下就是崇祯四年十二月,算下来,这是江瀚来到大明的第二年了。
这一年之中,发生的事情太多,多到让江瀚都觉得,好像自己已经呆了好几年。
赵胜心思活络,闻弦歌而知雅意,笑着拱手道:
「大帅的意思,莫非是想趁着年节,好生犒劳犒劳弟兄们?」
江瀚赞许地点了点头:
「我正有此意。」
「连番大战下来,弟兄们也都累得够呛,弦绷得太紧容易断,总得让大家伙儿放松放松。」
「你们有什幺好点子没?」
董二柱地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道:
「放松?那还不简单?」
「多发点银子不就好了?」
江瀚白了他一眼:
「你整天就知道银子,这银子揣在身上,也得有地方花才行!」
「不然跟石头有什幺区别?」
他沉吟片刻,随即说道:
「这样吧,趁着年关将至,干脆让全军上下,轮流放假休息一阵。」
「让弟兄们带着饷银,去城里四处逛逛,放松放松。」
赵胜听罢,连连称善:
「大帅此举甚好,既能让士卒休整,又能促进城中市集繁荣,一举两得。」
「我这就去安排。」
江瀚点点,严肃地补充道:
「休息归休息,但各处城防守卫和日常巡逻,一定不能松懈!探哨也得放出去!」
「还有,所有轮休出门的士卒,一律换上便服,不得身着战袍甲胄,以免惊扰了城中百姓。」
说着,他加重了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