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的地道刚刚挖到城下,便被守军发现了位置。
随着邵勇一声令下,数百桶早已准备好的粪水和毒烟,被顺着挖开的洞口,直接灌了进去。
一时间,地道之内,惨嚎声、咳嗽声,响成一片,却又很快归于死寂。
正在挖掘的数百民夫和官军,就这幺活活地,憋死在了自己挖掘的地道之中。
这都是老套路了。
早在弘治年间,瓦剌军队在红山堡附近挖掘地道时,就被当时的守军通过「瓮听」定位后,采用烟熏与灌水战术迫使敌方撤退。
五月,一击不成的洪承畴又动起了策反招安的心思。
他派人制作了数万「免罪牌」,通过投石车抛进了城中,随即派人到城头喊话,只要即刻反正归降,朝廷绝不会追究其责任。
相反,朝廷还会赐予高官厚禄,封妻荫子。
这一招屡试不爽,很快城里就有人动了心思。
一名宁夏左屯卫的队官,在听到了优厚的待遇后,当即便招来了自己的麾下士卒,打算在城内发动叛乱。
这帮人不知道从哪找到的狗洞,竟然趁夜偷偷溜出了银川城,找到了官军大营。
洪承畴大喜过望,当即便与那队官约好了时间,准备三日后子时,举火为号,里应外合,从镇远门破城而入。
然而,这帮人还是低估了江瀚对军队的掌控力。
右屯卫的掌令早就发现了这帮人私下偷偷聚集,行为不轨,立刻上报给了江瀚。
当那队官兴高采烈的从城外回来时,迎接他的是早已等候多时的李立远。
经过一番严刑拷打,队官把和洪承畴定好的计划,一五一十地都交代了出来。
三日后,子时。
江瀚将计就计,故意在镇远门举火,引诱官军前来。
洪承畴听见炮响,大喜过望,立刻命左光先等人带兵,摸到镇远门外,准备一举破城。
可等待他们的,不是洞开的城门,而是从天而降的滚石、擂木和烧得滚烫的火油。
官军猝不及防之下,再次死伤惨重,狼狈而逃。
……
旷日持久的围城战,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月。
洪承畴把他能想到的所有法子,都试了个遍,可城内的贼兵,就像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眼见皇帝六月平贼的期限已经过去了大半,而他麾下的大军,却依旧在银川城下寸步难行,粮草也即将消耗殆尽。
洪承畴终于坐不住了。
他站在高岗上,望着那座匍匐在黄河边上银川城,眼中闪过了一丝疯狂。
他决定,效仿当年平定「哱拜之乱」时的故计,水淹银川。
哱拜之乱,又称宁夏之役。
作为万历三大征的首战,叛乱历时近九个月,其间两易总督,七镇兵马汇剿,耗金两百余万,才最终平定。
当年哱拜起兵叛乱时,叛军同样是占据了坚固的银川城,负隅顽抗。
朝廷调集了辽东、宣府、大同.各地边军前来围剿,大军围攻了几个月,同样是久攻不下,死伤惨重。
最终,还是时任三边总督叶梦熊,力排众议,想出了这个以水代兵的法子。
(也有说是宁夏总兵李如松)
官军征发了数万民夫,在银川城北,耗时十七天,筑起了一道长达数十里的巨大堤坝,将黄河强行拦截、改道,尽数灌向了地势低洼的银川城。
滔天的洪水,漫过了田野,淹没了村庄,最终,将整座银川城,都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
洪水导致城内平民大量死亡,幸存百姓只能啃食树皮果腹;叛军则杀马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