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俩给这群新兵定下的章程是白天训练队列、器械;

晚上,则集中起来,读书认字,辨识令旗。

为了方便训练,他俩还在几个村子附近,特意开辟了一处训练场出来。

目的就是想让这帮百姓,能够心无旁骛地好好训练。

然而,训练刚开始了没几天,余承业和李定国,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帮新兵在训练时,个个都心不在焉,无精打采。

老兵们喊出的口令,他们常常要反应半天。

但到了解散的时候,这帮新兵就跟兔子似的,跑得比谁都快,眨眼就没了人影。

到了晚上,好不容易把他们召集起来,准备教习认字时,更是个个哈欠连天,眼皮打架,根本学不进去。

眼见训练没有成效,余承业和李定国俩人急了。

他俩更是加长了训练时间,并让这帮新兵们回去自己加练,开出了一剂猛药。

可即便这样,还是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两人决定寻找江瀚求助,可等来的却是闭门羹。

江瀚提供了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只是让他们俩自己想办法解决,毫不留情。

回去后,李定国思来想去,他觉得是自己做事太过死板,每天只知道埋头苦练,根本没有在意麾下新兵们的具体情况。

于是他找来余承业,两人合计之后,决定对这帮新兵来个「家访」。

说是家访,但其实就是暗地里跟踪。

这天,两人悄悄地跟在几个民兵身后,跟着他们一路急匆匆地跑回家,想看看这帮人到底在搞什幺鬼。

结果他俩却发现,这群人跑回去后,根本没像他们要求的一样,加练白天的队列和刺杀动作。

反倒是一头扎进了自家刚刚分到的田地里,一门心思地开始捯饬起田地来。

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两人终于明白了其中关节所在。

原来,虽然现在是冬季农闲时期,但对于这帮农民们来说,要干的活儿可一点也不少!

冬季,也需要对农田进行基础维护。

由于这些田土都是刚刚才分到手上,这帮农民就需要要抓紧时间,清理上一季收割后残留的稻茬和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

这些地方能保温,螟虫、稻飞虱等虫卵易附着在残茬上,借此度过寒冬。

有的稻田还需要进行浅耕,疏松表层土壤,再引入冷水冬灌。

一方面,可以冻死埋在土壤里的害虫幼虫;另一方面,也能使土壤经冬季冻融后更疏松,利于来年插秧。

还有的土地长期荒废,需要修补田埂,检查是否有坍塌或裂缝,并用新泥夯实,防止来年灌溉时漏水

正因为心里都惦记着这些活计,这帮民兵们根本没有多少心思,放在训练上。

甚至,为了能省下点口粮,他们都不舍得吃饱,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粮食存下来,带回家里给妻儿老小。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体能,去应付高强度的训练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余承业和李定国两人恍然大悟。

本以为练兵只需要狠抓队列,拼命操练;可没想到背后还有这幺多弯弯绕。

他俩一合计,与其强逼着民兵们训练,倒不如先帮着这群人,把农活全解决了。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群民兵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训练中来。

于是,两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放弃练兵。

转而组织起手下的所有民兵,一起挨家挨户的整理土地,处理农活。

这个决定,在最初还是遭到了不少老兵的反对。

在他们看来,只需要用军棍来教育一通,就能让这帮民兵学会专心训练。

但余承业和李定国却否定了这种观念,棍棒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

于是,第二天,他俩便各自带队,将麾下的三百民兵,全都带到了田间地头干农活。

他俩也不再是发号施令的哨长,而是变成了带头干活的工头。

两人把队伍分成了几个小队,分头行动,有的负责除草,有的负责翻地,有的负责修补田埂

而调拨来的四十个老兵,也在无奈之下,被拉来当了壮丁。

数百人拧成一股绳,合力帮忙,其效率远非一家一户单干可比。

短短十余天时间,几千亩土地,便被他们整理得妥妥贴贴。

当这帮民兵们,亲眼看到自己的长官,竟然真的卷起裤腿,和他们一起跳进冰冷的泥水里,顶着严寒干着农活时,他们也终于不再牴触了,心中的隔阂彻底烟消云散。

民兵们看着自家那捯饬得干净利索的土地,再看看余承业和李定国那两张被冻得通红的脸庞时,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也终于明白了,这两位小将军,是真心在为他们着想。

虽然不懂得什幺叫士为知己者死,但民兵们都暗自下定了决心,绝不辜负两位小将军的一番好意。

再也不用老兵们拿着军棍去催促和强迫了。

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民兵们,再回到训练场时,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完全不一样了。

个个都卯足了劲,毫不含糊。

民兵们即便是顶着寒风,也一丝不苟的完成着老兵们下达的每个命令。

队列不再散乱,训练场上喊杀声中气十足,充满了干劲儿。

就这样,在经历了最初的挫折之后,余承业和李定国的练兵计划,也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