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现在,他还得先回答柴宇的问题。
江瀚思考了半天,想着怎幺才能避开现代术语,转而用这些工匠们最熟悉的日常事物,以及材料的变化现象来入手解释。
「这个摄氏度,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计量单位,就好比咱们平时用的斤、两。」
「只不过,斤两是用来称重量的;而摄氏度,是用来计算温度的。」
「冬天,水会结成冰,水结成冰的那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想法,如果水烧开煮沸了,那就是100摄氏度。」
「又比如你们平时打铁的时候,不是经常会用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炉温的高低吗?」
「当火焰呈现出暗红色的时候,炉温大概就是500到600摄氏度;」
「当火焰变成亮红色的时候,大概就是700到800摄氏度;」
「而当它发出明亮的黄白色时,炉温就差不多有1300摄氏度了。」
当然了,材料的熔点、沸点,还与气压等其他因素有关。
但现在,江瀚并不打算引入更多的变量,他现在只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摄氏度」这个概念。
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可以等日后慢慢解释,或者留给后人探索。
听了江瀚这番解释,柴宇这才恍然大悟。
他也不知道,大帅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概念,但既然大帅都这幺说了,那自己就必须认真记下。
可曹宇还是有些担忧:
「大帅,我说实话,想要让火光显出明亮的黄白色,也就是1300摄氏度,很有难度。」
「一般的小作坊、小土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您只有在景德镇的官窑里,或者御器厂里,才有可能办到。」
曹宇很清楚,只有官窑和御器厂才拥有全国最好的匠人,最好的木炭,以及最好的土窑。
他的冶铁司,充其量就是个草台班子而已,平时打制一些刀甲还行,哪能和御器厂里的大匠们相比?
不过,这也难不倒江瀚。
经常穿越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搭建高炉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就算没有焦炭,但用一些高质量的硬木木炭,再加上大型风箱作为鼓风机,也足以把炉温提升到1300摄氏度。
说干就干,江瀚当即找来了炭笔,在图纸上画出了一张简要的高炉示意图。
他把几处关键的出铁口、送风口、以及出渣口都一一注明。
另外,他特意提醒柴宇,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先制作一个石墨坩埚。
石墨在明代就是所谓的「黛石」,一般是女人用的画眉石,很常见也很好找。
其中一些关键的步骤,江瀚只需要动动嘴,将原理交代清楚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这帮铁匠们慢慢试验。
其实江瀚也就只是知道些大概的原理罢了,真要让他上手实际操作,肯定是不如这帮老师傅的。
论起工匠精神,还得看咱们的工匠,小日子拍马也赶不上。
当然了,江瀚肯定不会动辄以九族来威胁工匠,但他亲自交代下去的任务,任谁也不敢糊弄。
在工匠们紧锣密鼓的搭建高炉的时候,江瀚又把作头柴宇给拉到了一旁,吩咐道:
「这个高炉技术,你们要尽快熟练,彻底掌握。」
「等烧完了舍利子,我还要烧制琉璃,炼铁炼钢。」
柴宇刚想发问,却又被江瀚擡手打断,
「我先说,你不用急着做,先记下来就行。」
「我回去之前,会再抄录一份详细的清单给你。」
「烧舍利子和烧琉璃,其实没什幺太大的区别。」
「琉璃,只需要用到河沙,再加上生石灰的粉末,和草木灰,作为助熔剂。」
「草木灰最好是用盐湖边上的盐生草,来烧制。」
「具体叫什幺,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那种盐生草的叶片是帽翅状的,结出来的果实呈红色,而且有剧毒。」
「你们找到之后,把烧出来的草木灰加水搅拌均匀,然后用布过滤,得到清液,再把清液蒸干,就能得到一锅白色粉末。」
「把这些粉末,和生石灰的粉末,一起加入到过了筛的精细河沙中,搅拌均匀后放入高炉烧制,这就能得到琉璃了。」
「到时候,取一根空心铳管,就可以吹制出想要的形状,这一步需要慢慢练习。」
「最后一定记住,不管是舍利子还是琉璃,成品出来后一定要慢慢退火降温!」
听了江瀚这一连串的交代,柴宇只觉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但江瀚已经把能讲的都讲清楚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慢慢摸索。
柴宇相信,只要肯花时间下功夫,总能试出来。
江瀚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吩咐道:
「现在,你们就专心把舍利子给我烧出来。」
「我要求你们冶铁司的所有铁匠都必须掌握这项技术,舍利子我有大用,你们谁要是烧出来的被我选中了,重重有赏!」
交代清楚后,江瀚也没有在军器局久留。
他还要赶回去给王五等人,交代潜入成都府、保宁府的任务,然后再编纂一些基础教材。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可谓是堆积如山,他根本没时间守着这帮工匠。
不过,柴宇倒也没让江瀚失望。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失败和摸索后,他总算是成功地烧制出第一颗舍利子。
有了成功的经验,其他的铁匠们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很快便烧制出了各自的成品。
当江瀚再次来到军器局时,柴宇带着铁匠们早已等候多时。
每个人手上都捧着自己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心血,希望得到大帅的青睐。
江瀚一个个地仔细检查过去,可他却发现,这些舍利子都太过普通,不尽如人意。
不少人烧出来的舍利子,就跟玻璃弹珠没什幺区别。
虽然呈现出了洁白通透的骨色,但在江瀚眼里,看多了也就那样,不够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