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88章 什么是主要矛盾(一)

当郑宇飞一行人在大方县內耐心等待宣慰使安位召集各地头人之时,另一路肩负著相同使命的信使,也在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

这一路的负责人名叫乔鸿,也是从明军手底下投降过来的。

乔鸿带著四五个精干兄弟,风尘僕僕地赶到了了赤水河畔的古藺地区。

这里曾是永寧宣抚使奢崇明的老巢,也是他当年起兵反明的根基所在。

乔鸿此行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要找到两个古藺地区的头人。

这两个人一个叫李阿旺,一个叫王阿黑,他俩原本是奢崇明麾下的部將,颇为驍勇。

当年,奢崇明借“援辽”之名起兵造反,一度攻陷重庆,包围成都,声势极为浩大。

阿旺和阿黑便是其军中骨干。

崇禎二年,隨著奢崇明在永寧桃红坝被明军斩杀,这场震动西南的土司叛乱最终被逐渐平定。

树倒猢猻散。

阿旺和阿黑见大势已去,便率部投降了当时负责平叛的三省总督朱燮元。

朱燮元是个精明人,深知“以夷制夷”的道理。

他没有严惩这两个降將,反而赐予了两人汉姓——“王”和“李”。

隨即,朱燮元便让王阿旺和李阿黑戴罪立功,协助明军清剿那些仍在负隅顽抗的残余土司势力。

经过明军持续数年的清剿,曾经显赫一时的永寧奢家被连根拔起,族人星散,血脉断绝。

朝廷趁势废除了永寧宣抚司的建制,改由吏部直接任命的流官来管理此地。

而李阿旺和王阿黑,则凭藉著协助明军的功劳和对地方的熟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地有实力的头人,在明廷与土民之间扮演著中间人的角色。

乔鸿一行人抵达古藺后,立刻开始打听二人的下落。

然而,几经周折,得到的回覆却令人失望:

李阿旺和王阿黑並不在寨中,而且早在多日之前就已经外出,至於去了哪里,无人知晓,归期更是渺茫。

寻人未果,乔鸿敏锐地察觉到,这古藺一带的氛围很不对劲,透著一股混乱和紧张。

土汉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爭吵起来,甚至於发生大规模械斗。

而造成这种紧张和混乱的原因,还要追溯到奢安之乱被平定之后。

明廷为了永绝后患,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不仅废除了永寧宣抚司,还在此设立了赤水卫、摩尼所等军事据点,派驻重兵弹压。

与此同时,明廷还在永寧一带推行了“移民实边”的政策。

朝廷从湖广、江西等地迁移来了数万卫所士兵及其家属,让他们屯垦开荒,形成了新的汉人军屯聚落。

大量的汉族商人、农民也被鼓励进入永寧地区。

到了崇禎九年,永寧附近的汉人比例已经从叛乱前的不足一成,急剧攀升至六成以上。

大量在平地良田被汉人移民占据,土民传统的市集“扯勒场”也逐渐被汉人的商铺所取代。

当地土民大多被排挤,被迫迁往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形成了“汉居平坝、土住深山”的格局。

朝廷甚至强制要求彝族头人与汉族士绅通婚,以此瓦解当地传统的家族和联姻体系。

这种生存空间的挤压和文化习俗的衝击,使得土汉之间的矛盾极为深刻,积怨已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