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你们工部下属,负责造纸的作坊,现任作头是谁?”

柴宇略一思索,立刻回应道:

“回王上,纸坊的作头姓罗,叫罗启元。”

“王上您找他有事?”

江瀚点点头,

“嗯,没错。”

“如今金属货币有了着落,我打算尝试印制一批纸币出来。”

“你回去后,立刻把这个罗启元给我找来。”

听了“纸币”二字,柴宇心头猛地一跳,差点开口劝阻。

纸币?

莫非是……宝钞?

宝钞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王上怎么会突然想起要印制纸币了?

柴宇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但他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王上深谋远虑,还轮不到他一个匠人来指手画脚。

其实对于纸币一事,江瀚内心早有考量。

纸币作为更加便捷的货币形态,未来是一定要发行的,这关乎经济主权和金融效率。

只不过江瀚深知其中利害,绝不会像明廷那样鲁莽。

他打算先在小范围、特定领域内谨慎试行。

江瀚的初步构想,是采用粮票、布票,这类具有实物锚定的凭证形式,先印制一批纸币出来。

这些粮票、布票先在官府内部发行,可以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发放给麾下的主要文武。

主要目的,就是使其在可控的体系内循环,逐步建立信用,积累管理经验。

江瀚之所以要推动货币改革,乃至最终发行信用货币,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如今大明的货币体系,主要是白银,极其依赖外部输入。

而这也是明末经济崩溃、社会动荡的关键诱因之一。

这种白银依赖的本质,其实是大明丧失了货币主权。

明朝自身白银产量极低,高达半数以上的白银,都需要从海外输入。

这种脆弱的货币基础,一旦外部供给出现问题,便会引发一系列致命的连锁反应。

自从一条鞭法改革后,大明的税收高度依赖白银。

而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全球白银产量下降、运输受阻,再加上日本锁国断绝了白银出口。

这几个原因,共同造成了大明境内的“银荒”。

白银稀缺,导致了银贵钱贱,白银购买力直线飙升。

百姓们需要用更多的铜钱或者实物,才能换来足额白银缴税,实际赋税凭空倍增。

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剧增,而白银则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和特权商人手中。

造成的结果就是,朝廷财政锐减,连维持军队的基本饷银都发不出。

皇帝也只能继续加派,从而进一步逼反百姓,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因为如此,江瀚才决定未雨绸缪,建立自主可控的货币体系。

发行纸币,是摆脱对外部贵金属依赖、掌握金融主动权的关键一步。

虽然现在时机不太成熟,但开始尝试和准备总是没错的。

至于可能出现的超发问题,江瀚也心知肚明。

这几乎是所有纸币体系的固有风险,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后世国家都难以避免。

但是,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因噎废食。

总体来看,一个管理得当、信用稳固的纸币系统,所带来的好处是远大于风险的。

只要制度设计得当,慢慢培养出一批懂得经济的人才,应该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江瀚思索间,纸坊作头罗启元也来到了存心殿外。

说实话,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入王府核心区域。

罗启元管辖的造纸坊,在工部体系内向来是个边缘部门,远不如冶铁司、织造坊那样规模宏大、任务紧要。

今天听闻汉王亲自召见,让他激动又惶恐。

在内侍的引领下,他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偏殿,见到了正闭目沉思的江瀚。

罗启元只觉得腿脚一软,猛地跪伏在地:

“王上!”

“小的……属下罗启元,现任工部造纸坊作头,叩见王上!”

江瀚听见声音,睁开眼睛,语气十分随和: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

他见罗启元依旧有些紧张,便直接切入了正题,

“我就不废话了,今天找你来,是有一项重任要托付于你。”

“你……知道大明宝钞吗?”

说着,江瀚从案几上拿起一贯大明宝钞,递给了罗启元。

罗启元双手接过,连连点头:

“知道,知道!”

“这宝钞可谓是一大祸害,弄得民怨沸腾,属下当然知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