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有关!”
争水,永远是种田人绕不开的话题。
不但是地方豪强时不时会截断上流的水渠,引到自己家的田地之中,便是村与村之间,也为了争水而打得头破血流。
卢柔拿出了一张地图,给李爽指了指具体争议的地方。
李爽在河北的封地是零碎的,并不是连在一起,容易推行均田制的地方都是没有水源争议的地方。
而那些有争议的地方,因为战争而导致旧有的水利工程荒废,水资源短缺。
地方上的百姓担忧那些授田的秦王府的领民势大,与自己争夺水源,加上地方上的豪强鼓动,争斗不休,因此,授田迟迟得不到推进。
李爽看了看,指了指地图上两块缺水的区域,道:
“新修两条水渠引水,避开那些正在争论之地。”
卢柔看了,想了想,道:
“大王,如此一来,费要比原来想的多了许多。”
李爽一笑,道:
“无妨,都由本王出。这两个地方本来是将来要设立军府之地,缺水之事迟早要解决的。”
卢柔见此,道:
“诺!”
卢柔的地图绘制的很详细,不过并没有标明正在修的永济渠。
“子刚,永济渠明岁末大体可以竣工,河北授田之事,得加快了。”
“诺!”
李爽在各个官署走了一遍。
如今各官署忙的主要是授田、府兵和金镛城附属建筑的建设之事。
相比于河北,其他地方授田推进的很顺利,便是在裴薛等豪门力量很强的河东也是一样。
用不了多久,河东道行台管辖的府兵就会形成战斗力。
至于金镛城附属建筑的建设,也在进行之中。
如今洛阳内城,皇宫以西的区域都属于金镛城附属范围,这些附属区域主要建设供秦王府属官、将士、工匠以及他们的家属居住的家宅,还有几座小型的粮仓、武库、府库和工坊。
金镛城丙城建在内城之中,而甲城和乙城则延伸到了内城之外,掌控洛阳北部的战略要地。
作为洛阳城的城中城,卫星城,不但可以控扼内城,也可以连通内外,无论是从城外快速调兵至内城,还是从内城转移到城外,都相当方便。
至于城外,如今正在建设的是军营、牧场和一座大型的粮仓。
永嘉仓!
这座永嘉仓甚至要比关中三大仓还要大许多,能够储存千万石级别的粮食,未来将会供给洛阳,以及为洛阳的大军外出出征提供后勤支持。
相比于有着三门险阻,漕运困难的关中,洛阳作为首都,有着相当的优势。
作为天下之中的洛阳,漕运便利,一旦四方有事,可以快速调集各州各郡的物资、兵力,进行驰援。
但这优势在乱世时同样也是劣势。
你打别人容易,别人打你也容易。
一旦朝廷衰落,地方上的叛军便可以通过漕运快速进军洛阳。相比之下,有着潼关等险阻的关中则安全的多。
只要不是主动出去送,历来能攻破函谷、潼关的屈指可数。
对于如今的李爽来说,洛阳作为北魏的朝廷,亦是东出的后勤基地,相应的基础建设必须夯实了。
包括永济渠、永嘉仓和相关的匠作坊。
李爽在丙城官署中查看了相应文书后,回到了甲城之中。
这里,早有一个人在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