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你背弃伦常,难道只会躲在阁部之内,而不敢面对天下之人吗?」
「李祺,你不敬祖宗,当以死谢罪!」
「李祺,你不遵天道,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本要作别的众北方学子哗啦一下将李祺围在身后,双方一时竟然对峙起来。
「你们这些北方人,平日里就不学无术,连年考不上科举,不好好去温书,竟然去捧李祺,妄图攀附,甚是可笑。」
「是高扬,国子监中最善辩之人,李原名李尚书的高徒。」
平日里在国子监中就不对付的一群人,此刻相见,自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李祺心中一点都不震惊,他早有准备。
这些学子都是李原名所发动,这可真是大明特色,历代政治强人,诸如张居正、高拱等都经历过。
围在他身前的北方学子有些心虚。
从大明开国以来,历届科举北方都考不过南方,差距极大,这让他们在国子监里面也擡不起头来。
李祺眼见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心中一动,于是从后方走上前来,「方才听诸位言辞激烈讨伐本官,俨然十恶不赦之人,本官自认笃行正道,恪守圣人教诲,为何诸位对我恶意如此之大,莫不是有大奸大恶之人在背后诋毁?」
对面名为高扬的监生怒喝道:「笃行正道?你笃行什幺正道?是倒反天罡,毁族灭道的正道吗?」
陈英本想再开口,听到正道二字,立时住了脚,他已经看出这是李祺的文字陷阱。
果然,李祺朗声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道自然便是仁义之道!
能知仁义,能辨是非,能察善恶,便是天下正道!」
场中一时寂静,如今天下虽然流传的是程朱之学,但所谓四书,孔孟二圣才是源头,仁义始终是儒家的核心。
「满嘴仁义之言,可你所做之事,又如何当得起仁义二字?刘三娘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