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径直叩首,满面诚挚道:「陛下天纵,圣裁英断,臣下无所不从之,无所不服膺。」
习惯性先拍马屁后,李祺立刻补充上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儿臣冒昧有一言献于父皇。」
「你说。」
「父皇对诸皇孙拳拳之爱,儿臣叹服,太孙之尊贵,仅次于皇帝、太子。
然而太子薨逝后,秦王既是嫡长之身,又兼藩王之首,秦王乃天子亲子,太孙则仅是太子之后,其身份谁尊谁卑,却是难以辨明了。」
太孙当然是帝国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太孙比起太子来,着实是差了一筹。
华夏自古以来大多是子凭父贵、子凭母贵,哪怕是草莽出身的皇帝,也至少要追封父、祖三代为皇帝,这叫做跟脚。
「父皇若是有意立太孙,又不想让朝野为之震荡,儿臣请父皇仿效唐朝孝敬皇帝李弘故事,追封懿文太子为皇帝,以盛隆皇孙之位!」
其实立太孙朝野根本不会震荡。
但有些事不提还好,大家也不会想到,但是李祺这一提,若是不追封朱标的话,就总觉得哪里不够完美。
朱元璋几乎瞬间眼睛便亮了起来,李祺话中的意思,不就是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做皇帝,这类话实在是让他喜欢。
李祺当然知道朱元璋喜欢,毕竟整个大明就是一个人人世袭的王朝,自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之后,只有元朝和明朝,这幺喜欢世袭。
只有明朝,勋贵能传承两百多年,直到明朝灭亡。
若非系统的要求是家族传承五百年,李祺都准备直接拿一个靖难国公的爵位,然后直接躺平了。
宗室、勋贵的爵位全部世袭已经不可思议了,武官官职竟然也能世袭,千户遍地走,百户不如狗,连职业都要世袭,这套发源于元朝的贵族、户籍制度真是把大明坑的不浅。
「李祺,你知道咱最欣赏你的一点是什幺吗?」
「你做事从来不用阴谋,而是秉持圣贤大道而行。」
奉天殿中,朱元璋的声音回荡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