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明这样的王朝而言,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会危及社稷,白银矿同样如此。
若每年都有千万两白银输入大明,若有一座储量丰富的白银矿握在朝廷手中,朝廷就能以极低的成本铸造货币,满足所有百姓的需求,而且能把宝钞那玩意彻底淘汰掉,想必陛下和诸位都知道铸造货币有多重要,宝钞又有多败坏社稷吧?
官员不满、士子不满、百姓不满,所有人都厌恶宝钞,可朝廷铸不起铜钱,只能用宝钞,若是有了白银,就不再有这样的担忧了!」
一字字、一句句的呐喊落在朱棣耳中,将他浑身热血都调动起来,猛的一拍桌案,殿中响起清脆一声响,「显穆说的对,有些事不能退让,白银矿必须掌握在大明手中,日本答应或是不答应,都不能让大明退让。」
做事先定调,先确认态度,接下来就好搞很多。
譬如打仗时,若是主战、主和吵起来那就全完蛋,先定下主战或者主和,后续推进就会非常快,无非是主战或者主和程度的差异。
其余阁臣愣神中,皇帝就已经彻底定下了调子,瞬间将他们脑海中的东西彻底创飞。
如果底线是发动战争的话,那计划就完全不同了。
「日本毕竟是个人口大国,大明跨海作战,势必损伤巨大,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
殿中陷入了片刻的安静沉默,皇帝朱棣以及众内阁阁臣都带着些无语的望向李显穆,说不惜战争的是你,现在说不打仗的也是你,你到底是什幺意思?
李显穆则从容道:「陛下,《司马法》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微臣说不惜战争是希望不要忘记最后的手段,我们绝不退让!
微臣说能不发动战争是希望能尽量不打仗,毕竟打仗会耗损国力,这并不冲突。」
这个说法说服了朱棣,「那显穆你说说,我们该如何处理郑和信中所说之事。」
李显穆皱着眉头缓缓道:「郑掌印信中说,日本国王源义持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并没有和我大明交恶的打算,既然如此,那自然是不便一上来就动刀兵。
而且方才微臣就说过,跨海到日本作战,取胜不易,陛下乃是当世最强名将,认为能有几成胜算?」
朱棣沉吟片刻道:「若是野战的话,在平原上,朕亲自率领大军,胜之不难。
但若是要占据国土,攻城拔寨,那基本上没有胜算,尤其是日本的山川地理,一概不清楚,稍有不慎就会被埋伏,朕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胜算。」
内阁众人都不意外,打仗打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地利是最重要的一项,武将世家传承的东西里面,除了排兵布阵的东西,即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所记载,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习地理。
燕太子丹派出荆轲刺杀秦始皇,所用的就是樊于期的头颅和一幅地图,秦始皇认为有了那幅地图,就能攻破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