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朝廷拜为一地镇守,守百里、千里之地,此乃重责,须知守土有责,王土不可让,但凡诸县令有弃城而逃者,死!家人流放!
战死者,给予抚恤,择一子荫庇。」
这道命令瞬间在山东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弃城而逃就要死,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只能以身殉国。
从前这种规矩只在守城的将领身上用过。
现在李显穆却把他用在文官身上,这是从前未曾出现过的规矩,当即就有很多人不满。
用很多人可能不够准确,应该说九成文官都不满意,甚至就连很多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都不满意。
可李显穆扣得帽子太大了,「为臣者,当秉忠贞之节,城池失守而己身存,世上便有流言,言称苟且偷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为诸位所忧虑啊,城破殉国,岂非忠贞之举?想必诸官生皆慨然愿从也!」
想必你们都很愿意为大明殉国吧,李显穆这幺说,谁难道还能说句不愿意吗?
只能暗地里咒诅李显穆。
就你李显穆忠心,就显着你对朝廷有忠贞之心,差不多就得了,真把大明当成你家自己了?
这是人家朱家的天下,和你又有什幺关系呢?
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山东的事,李显穆发布的命令都被有心人传回了京城,准备攻讦李显穆。
但朱棣知晓了李显穆在山东颁布的这些命令,却大笑出声,连连称赞,尤其是关于让州县文官和城池共存亡之令。
他当即让内阁制作了圣旨,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发了一遍,彻底将这件事定为日后的定例。
而后又发圣旨到山东大大赞扬了一遍李显穆。
山东之中,如今却正处于战争前的风云欲来的凝重之中,朝廷精锐拿着那些大族卖血出的粮食,正士气高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