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累累富贵,皆为血泪
李显穆这般急匆匆进宫,朱棣还以为发生什幺大事了,瞥了大太监洪保一眼,见洪保也有点懵,心中更是好奇。
待李显穆入殿行礼后,便郑重道:「陛下,臣有一件涉及极广的大事奏请陛下,千古以来,豪门入仕途的人数远胜寒门,能读书的寒门又远胜庶民。
臣曾经听过有百姓哀嚎:我们这些人代代贫寒卑贱如尘土,犹如牛马陷在泥潭中,永不可脱离。
膏粱子弟不成材,大明的将来又托付给谁,臣一直为之忧心。」
朱棣面色严肃起来,从以才取士开始,但凡优秀的君主,都非常注重寒门人才的提拔,只是很多时候,寒门因为出身低微、资源匮乏,导致纵然有些天赋,却依旧眼界不高、能力太差。
「这是古来的顽疾,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难道你有办法?」
朱棣带着些期待望向李显穆。
「臣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具体如何做,还请陛下斧正。」
「还真有!」朱棣惊声道:「说来看看。」
李显穆正色郑重道:「臣这个想法的灵感来源是分省定额制度。」
分省定额。
朱棣沉吟,大明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是传承宋朝,分省定制制度是大明做出的最大的改变之一,几乎从根本上重塑了大明朝堂的政治势力格局,影响极其深远。
「当初父亲向先帝提出南北分榜,而后先帝决定直接各省分名额,其中原因便是南人在科举上实力太强,北人考试是考不过的,这背后原因也很清楚,因为北方历经战乱、教育水平差,不是短时能够弥补。
这十几年来分省定额制度选出的北方官员,从各方面来看,并不比南方官员差太多,证明我们用分省定额来选择官员的制度是正确的。
一时的科举成绩好,并不代笔士子治政的天赋高,而更可能是他在学习时得到了更多的资源而已。」
朱棣是何等聪明的人,听到这里就已经听明白了,沉声道:「你的意思是,豪门世家子弟其实很多天赋并不出众,只是因为有名师教导,才能力压寒门子弟,在科举中夺魁,而这违背了朝廷选士的理念。」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