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前的广场上列着一丛丛人影,数不清的人被列队带入宫中,而后在早已定好的位置上安置。
有须发皆白的老者,有须髯飘扬的儒者,有身着绿袍的外州官员,亦有今科的进士,以及未曾中进士的举子。
这是一场真正的盛会!
这些人往日是没资格入宫的,可今日却皆在此旁观,当然也仅仅是旁观,没资格在这种场合发言,只能看那些高居庙堂之上的巨头们争锋。
「听闻此番有许多外省的藩台借着回京述职的机会参加这次大朝会,不知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山东、河南、浙江、胡广、贵州、四川这六省藩台都入了京,南京六部尚书除了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外,都进了京城。」
「这些高官进京,怕是来者不善啊。」
「这些进京的高官,大多是当世大儒,改选文庙这种儒门五百年来最大的事情,怎幺可能缺席呢?
而那些作壁上观的人,大多和儒门干系不大,对此事也不积极。」
「真是风雨欲来啊。」
「这里是京城,有天子、有诸九卿公侯,什幺风雨也撒不进来。」
方才感慨的人沉默了,心中暗道:可若风雨就是这些天上人惹来的呢?
时间已经颇为不早,朝臣也纷纷入了宫,皆按次列在奉天殿前,只是站的位置最为靠前。
伴随着一位位服朱穿紫的公侯九卿皆列在最前后,三声钟响,殿前顿时安静下来。
几个太监擡着御座坐辇放在层层台阶之上,恰好在奉天殿的牌匾之下,而后皇帝带着太子、太孙出现。
在礼官的指挥下,三呼万岁。
朱棣望着黑压压的一群人,猛然回想起当初他就是在这里问罪天下的。
心中顿时生出一股豪气,径直开口道:「今日大朝会,不受其余诸事,只为文庙改选大事。
这些时日诸位大臣所上书的人选,朕大约心中有数。
另外此事本由右都御史李显穆所提,便由他先出言吧,而后九卿渐次出言。
其后五品以上官员可出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