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想到这里,皇帝、公侯、朝臣都望向了李显穆,因为他们想到了李忠文公李祺。

李祺也是个趁着时势而起的人。

他在洪武时代的后期如同流星般崛起,在短短时间内就攫取了儒门在士林的声望。

又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交替的关键时刻,几乎成为了天下人望之种,捍卫了一切当世之人认为正确的东西,成为了天下楷模。

「那幺文庙中到底该选何等样的人物,就明了了。」李显穆高声道:「自孔子以降,历朝历代有没有为国尽忠、天下称是的儒生先贤,而不能入文庙的呢?

历朝历代有没有德行昭昭为天下楷模,而遗留在荒野不能被后世所祭祀的人呢?

历朝历代有没有功绩比于日月,为国事而不惜自身,于史书上留下『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评价的纯臣呢?

在这座文庙中所配享的人,应当是那些纵然孔子复苏,也赞叹一声当真好臣的人。

能者上,不能者下,世道向前,便当如此是也!」

李显穆说完,心中亦久久激荡,自他入仕十年以来,改选文庙之事,是他自己认为功业能排前二的大事。

改变人的躯体容易,改变人的思想却难。

平复了下激荡的心情后,李显穆向皇帝施礼,示意自己暂时说罢,接下来就该其余人开口了。

相当于李显穆立下了一个此事的总纲领,后续之人所说的话,所选的人,都要在这份纲领章程包含之中。

「显穆正说出了朕心中所想啊。」皇帝的声音自上而落下,「君臣相知相信,则天下大事可成。」

话虽如此,可终究不可能,在捍卫权力的道路上,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就像是一只老虎和绵羊说要交朋友,如果绵羊相信了,那它就该死了。

除非这只老虎被链子拴着,前后左右都有刀枪剑戟指着。

自礼部尚书郑欢开始题名七十二贤人的名单,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距今已经有两千年,这两千年中,兴起覆灭的国家、朝代也称得上繁多。

纵然将人选局限在儒门之中,从汉朝起,仅仅大朝就有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中间又有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这样国家繁多的乱世,从其中选七十二个出身儒门,颇有功绩、为国尽忠,又列在当世大儒的人,并不难。

毕竟「当世大儒」这一点实际上就已经降低门槛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