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你感受到自古而来的,文人对外戚、勋贵、宗室的不屑以及厌恶了吗?」

「史册中有幸进列传,儿子自然知道。」

何谓幸进,从宋朝开始,这个词和小人联系到了一起,李显穆就是幸进之臣,只是后来自己洗刷掉了这个耻辱的名称罢了。

所谓幸进,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就是「走后门进体制的公务员」、「4+4的医学生」、「萝卜岗大学招生」,是那种每每爆出新闻就必然引起极大公愤的人事。

古往今来并无不同。

幸进之人从古至今都受人鄙视,所以文官瞧不起世袭的勋贵,看不起仅仅依靠皇血的宗室,荫庇得来的官前途有限,而唯有科举才是正途,这便是对「血统」的反抗!

「对幸进的厌恶,驱动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一点点的剥离着特权阶级的特权。

从血脉贵族的世卿世禄,到以德、才选士,从世家、门阀到科举。

荫庇的范围越来越少,荫庇的官员地位越来越低,什幺时候会停下呢?」

李显穆当时不知道,现在也不愿意知道。

这世上或许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人人平等,但也绝不是一句「一切从未变化」而能够遮蔽的,仁人志士的鲜血从不白流。

李显穆心中无数繁杂的思绪涌来,在引导着他去冲破一个不该去想的大事。

「元辅。」

「枢臣。」

「大司马。」

「宗人。」

众人聊完后见李显穆竟然走思,有些惊讶,而且唤着李显穆,他陡然回过身来,「既然诸位已经都说罢,那想来其余诸部都结束了。」

结束商议的诸部重新回到皇帝御座之下,主持廷议的李显穆从吏部开始点名,各部各自称述想法,其中大多都比较保守。

李显穆顿时就明了了众人所思,宗室之事,事关重大,他们并非没有激进的办法,而是不愿意提出,今日所议不是军国重事,没有那幺着急,今天商议不出结果来,明日可以接着商议。

众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所以才试探着先提出一个保守的建议,试探试探皇帝的底线,看看能接受什幺程度的改变。

可以说这是一群老狐狸的共同选择。

但朱高炽已经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认为自己方才说的很清楚了,这件事涉及到了国朝未来的存续,不改变则危矣。

但是从这些大臣嘴中提出的建议,只能说是缝缝补补,于大事无益,让他很是失望。

他是很聪明的,自然知道这些大臣在想什幺,于是他更加失望,只能将目光落在他真正信重的内阁这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