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六部的高官、有地方的藩台、巡抚,皆是朝廷大员。
「内阁出现如此重大过失,内阁首辅李显穆,应当引咎辞职,以谢天下悠悠之口。」
「台辅重臣,引起天下朝臣非议,其持身真能正吗?请陛下降下圣旨,使李显穆归乡,不当再列于庙堂之上,否则天下人如何能心服口服?」
「六部断事,诸省三分,此乃祖宗成法,大明因此而无权臣之患,自显穆显贵以来,内增内阁之权,外任抚台为藩,祖宗成法被破坏了个一干二净,大明又何益处,唯一所得利的,不过是李显穆权威日盛,不过是李显穆,要做大明的权臣!
臣等敬请陛下,发下大怒,治显穆之狼子野心也!」
一封封、一道道奏章,一封比一封言辞激烈,几乎就要将朝廷淹没,其声势之浩大,甚至让朱瞻基藉故取消了大朝会。
当然,既然是政治对立的对轰,自然也有大批站在李显穆这一边,双方各执一词,不仅仅是朝堂之上,在江湖之间也是各种辩论,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几句议论。
……
李府之中,气氛同样焦灼,京中流传之事,他们怎幺可能不知道呢?
府中聚着十数人,大多数人脸上都带着担忧之色,这般如火如荼、来势汹汹的阵仗,让他们也有些出乎预料。
按理来说,如今的心学以及李显穆,不该如此。
「元辅,这些时日攻讦愈发强烈,大朝会不可能一直都不开,如今这种回击完全不够,这一次的对手,来势汹汹远超预料,下官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杨荣想不明白,他并不觉得心学如此招到嫉恨,能让这幺多人都围攻,所以对于如今的这幅堪称铺天盖地的阵仗,百般不解。
不过擡头看到李显穆脸上并没有什幺焦急之色,依旧是静若无风平湖,他心中也慢慢安静下来。
李显穆环视众人后,不疾不徐道:「在这一场政治的大乱中,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旁观者,搞懂这个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在敌人之中,又是因为什幺原因才对我们敌视的,有没有能化敌为友的、有没有能相互分化的,又有谁不能和解的,搞懂这个问题,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在场的人都不是政治小白,对李显穆这番话都有极深的理解。
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化敌为友的政治故事,比如著名的将相和。
以及许多本来为敌,但后来反而成为挚友的故事。
甚至就连苏轼、王安石、司马光这些政见上不同的人,私底下的关系也不差,甚至还会互相拜访。
但若是立场上的不同,那就绝无缓和的可能,比如爱国者和汉奸。
再比如祸国之大盗、贪蠹之官吏,李显穆就绝不可能与之和解乃至于为友。
「从永乐年间以来,我们杀败过的对手有多少呢?怕是数也数不清吧,这其中有多少利益纠葛,更是理也理不清。」
众人尽皆默然,自然是数也数不清,心学是李显穆一手发扬光大的,发展到现在最强的政治势力之一,自然是踩着无数人的前程尸骨上来的。
毕竟位置就那幺多,心学党的人坐了,其他人就坐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