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番话,自然流在有心人耳朵中,有人微笑,有人则皱起了眉头,径直离去。
针对李显穆的杀局却没能奏效,不能没能离间皇帝和李显穆的关系,进而让李显穆下台,反而还又让他刷了一波声望,又成了他的踏脚石,当真是越想越难受,此刻自然不愿意再见到李显穆这幅春风得意的模样。
……
反贪司接连办下的两桩贪腐大案,影响极其深远,其涉及人数之多、涉及银两之大,都让人触目惊心。
最重要的是,这两桩大案被查处后,证明贪腐已经不是偶然所见,而是深刻的侵蚀在大明的肌理之中,甚至不仅仅是胥吏,就连布政使级别的高级官吏,也参与其中。
注意,这是贪腐,而不是受贿!
贪腐和受贿是两个涵盖不同的罪名,用现代的名词来解释的话,受贿罪需同时满足「利用职务便利」和「为他人谋取利益」两个要件;贪污罪则强调对公共财物的非法占有,通常涉及侵吞、窃取等行为,无需为他人谋利。
官员收受一部分孝敬,这种事太多了,根本查不了。
况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情社会,借着人情往来的名义,很多时候是不好区分的。
就连李显穆暂时也不打算去触及这一片难以攻克的险关。
他现在查的主要就是对朝廷公共财产的贪污,世人所震惊的也正是这些。
贪污赈灾粮款、贪污修建黄河大堤的钱款,这种事在历史上常有,基本上都出现在王朝末年的剧本中。
灾民得不到赈济,于是揭竿而起,黄河修不好,于是决堤,毁灭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远的不提,大明前边的元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是什幺呢?
不就是修黄河的钱款出了问题,结果「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最后灭亡在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不论其他王朝怎幺去做,作为仅仅建立数十年的大明,绝不该忘记这个惨痛的教训。
灭亡的元朝的皇帝魂灵,可能还在北京城里,盯着大明的君臣看呢!
李显穆在这一次的两桩大案中,再次得到了不斐的声望。
自大明开国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如同他这般声望卓着的人,此时的他简直就是带着光环。
太多的士子,认可他就是能够解决如此大明暴露出来的问题的那个人。
甚至已经有很多人将他比作那些前朝的名相,能力如同唐朝的房杜姚宋,品德上则将其比作宋朝的范仲淹。
李显穆则借着此番黄河大堤案,再次将先前成立的几家官商清理了一番,将其中附从衙门的习气狠狠清算。
他可不希望这几个官商集团,又变成新的衙门,那就和他一开始的期待不符了。
不知不觉之中。
时间已然流逝,秋去冬来,暖春盛夏。
秋蝉逝去,寒霜覆雪,柳树上生出嫩枝芽,继而开出了盛放的花。
一年又一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