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件事对秦始皇而言,是有些告诫意义的,是夜在琅琊台行宫,秦始皇翻来覆去,想的都是这个问题。

“齐桓晋文,夫差勾践,多少霸业,均是及身而止啊……”

不止是子孙不肖的问题,兼而不能凝,也会让完整的大国轰然瓦解。

秦始皇如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已经很清楚,少了十年二十年,这件事是完不成的,他渴望长生不死,如此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天下真正实现一统。

虽然封禅泰山给秦始皇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在胶东,那群嘴上没谱的方术士也让皇帝大失所望。但整合各地神祇,最终实现九州同俗,六合同贯,依然是秦始皇认定“一统天下”的正确方式!

于是到了次日,秦始皇便在琅琊台祭祀了“四时主”。

“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礼。”

四时主神是齐地八神主之一,与齐人的生活最为密切。它主宰着四季,决定着庄稼的生长和农业丰收,以及一年四季随着潮涨潮落,正是这些海产品,滋养了琅琊延续至今。

所以在琅琊,无论君主还是黎庶,都要崇拜它,他们选择在琅琊台设立神祠、祭台,以感谢四时主神给人们带来的富足。

秦始皇也希望,四时主能让帝国万世永存……

郑重其是地祭祀了四时主后,秦始皇又按照巡游的老规矩,在琅琊刻石立碑,颂秦功业。

“维三十二年,皇帝作始。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

石刻里,照旧是对皇帝车同轨书同文功勋的赞誉:“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但与先前几次刻石不同的是,秦始皇将胶东出现的新气象,也刻画入文中: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纸张印刷,淋卤得盐。二十四节,诸产繁殖。”

说的尽是黑夫的文教、农圃之事,黑夫未敢居功,将它们都算到了秦始皇头上。在秦始皇看来,胶东是帝国其他郡县的典范,这些东西应该即刻推广开来。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虽然胶东寇贼还为厘清,但秦始皇默认他们已经是死人了,他对自己的胶东郡守,很有信心。

皇帝还将自己未来的期望,统统刻诸石上: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