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宝阁之内,形势微变。

诗祖宝光宏大莫名,凝聚一族的精神力量,那些古尸竟然被这种力量所震慑,全部后退,甚至连牛皇古尸也疑神疑鬼地看着方运,不敢上前,不断低吼,虚张声势。

三位大儒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看到诗祖宝光的诞生,脸上满是震撼之色。

他们三人,不仅注重诗祖宝光,更注重文意。

一位老将,在夜里醉后,灯下观剑,怀念旧事。入梦之后,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战场之上,烽火连营。

在连绵不断的大营之中,将士们在篝火前豪迈地分享美味的牛肉,同时听着铿锵有力的军乐。

休整之后,在瑟瑟秋风中,号角响起,大军列阵,将军阅兵。

战马如良驹的卢,骑兵冲锋飞驰,箭矢带雷音,弓手骄悍射击。

带着如此精兵悍卒,足以完成人族天子的梦想,驱除妖蛮,征服万界,完成举世瞩目的战功,青史留名,百世流芳。

即便年老,又怎会惋惜?

将军出大帐,持剑行沙场!

在诗祖宝光形成后,诗页之上覆盖一层又一层的宝光,传世、圣血、首本、圣页、原作等等,还有书法、毛笔、砚龟、魔女、墨汁等等各种力量形成的宝光,让这首诗战诗瞬间蒙上十层以上的宝光,威力超过二境。

这首诗大家都知道,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极有能力,屡立战功,但也因为身份和其他原因,起起落落,令人扼腕叹息。

老火其实很想保留原汁原味的句子,但诗词作者的经历影响诗词,这首诗最后是在写壮志未酬,几乎是说到头来一场虚幻,没有完成建功立业,否定之前种种,词是好词,但实在不适合当作战诗词。

或者说,开头雄壮,结尾悲怆,是许多诗词的共同特征,无论是稼轩东坡,还是李白陆游,杜甫就不算,他开头结尾都带悲色。

为了剧情需要,不得不更改一些文字,当然,平仄还是遵循词牌的定格,不会乱改,只是文意有所改变。

所以,把“可怜”改成“未惜”。本来还想改一下君王两字,但尽可能尊重原作,再想想汉语博大精深,君王也有广义的解释,还是只改一词就好。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