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榆镇的众人最后停在张厚陆停留的地方,望着那一个个歪歪扭扭的“理”字。

“你们说,那个青年人是谁?”

“不清楚,不过我想起前些天有人在论榜说过,人族各地都出现过不出名的青年人,文位不高,名声不显,但说话掷地有声,让人茅塞顿开,比之大学士甚至大儒都不逊色。之后,有人想找那些青年人,都扑了个空,完全找不到那人的任何痕迹,非常奇怪。这个人,有点像论榜之人说的那个人。”

“那个青年人是谁,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的话,他说的道理。”

“对,我们不要去想那么多,只要吃透他的道理就好。”

“他说的道,我有些明白,就是道应该实而不虚,对而不错,错了,那就不是道。我们总觉得万物皆有道,但实际上,有些所谓的道并非是真正的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纵横家圣道被政道彻底吞并,我们便可以确定,纵横家圣道不是道,政道是。”

“不错,他对道的阐述非常清晰,没有什么难懂之处。但是,他所说的天命,我听着有点糊涂。”

“我也是。因为听到最后我才明白,那青年人是要否定整个锻天命的修行之法。”

“他说的有一点我倒是明白,他的意思是,天命其实有很多,我们人只得到了本性,但我们不能满足,还要获取其他的天命。”

简单说一下,道和大道,是不同的概念。《老子》开篇的道,是大道。大道和本书中的‘理’极为相似。

正统儒家的道,比如孔子的道,是单指人行事,就是做人做事的正确方式,是人道。本书中的圣道,则是万物通行的规律,也是最普遍的理解。

至于道家的大道,是超脱的,是不可描述,不可获取的,甚至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存在,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精神或力量。真要尊老子为道祖,严格来说,人是不能掌握大道的,真要像小说写的那样让人获得大道,其实等于悖逆道家。

儒家的“理”,在性质上与“大道”近乎一致,但不同之处在于,儒家人认为自己能掌握理,或者说,理就是应该由儒家人来掌握。

通过这点,就能看出儒与道真正的区别,儒家,才是真正的人道。所以我每次看到有人说老子是人道教主,我都有点蒙,老子追求的是超脱,他真正在乎的是大道,他是反对社会化的人,肯定自然状态的人,肯定顺从自然或者说顺从大道的人。

大概可以说,老子是不可知论者,孔子是无神论者,这是我认为两人最大的区别。

有空我会在那啥地方详细说说。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