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众生的资质各异,能力有别, 认知不同。药是一样的,剂量可不同。快慢也是相对的。”

“打个比方。一个小孩生病了,需要通过服药来治疗。问题是如果他嫌药苦,不肯喝,那就只能哄他吃、骗他喝。大人要把汤药兑上牛奶、蜂蜜、果汁,这需要时间去做榨取、染色、标记等等工作。”

“但如果这个孩子有勇气、有能力看到药就直接喝,那就会快许多。”

“一日顿悟成佛的先例也不是没有。”

“所以,学何种法门还取决于人。有的人生性谨慎,会选择较长但安全的路;有的人会选择捷径,但是路上有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那反而会比别人更晚到达。”

易流年又问:“来的路上,晦岸说末法时代有很多假大师伪活佛跳出来骗人,人们要怎么分辨和选择指路人呢?”

树大师说:“确实有这个问题,情况还很严重,时代不同了。”

“我记得我的上师过得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日复一日地传播佛法,他们那一代活佛是在帐篷里面培养和教导弟子,吃的是青稞荞麦,喝的只是煮开的热水。”

“但现在年轻的活佛传承者们前呼后拥,被人膜拜,不曾挨过打,不曾在被棒喝得头破血流,他们有人服伺,习惯于使唤人,他们被过度保护,他们没有被拒绝过,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甚至连亲自走路都不肯。”

“你们想想,一个人要是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亲手去穿,怎么能指望他去解救众生呢?”

“很多时候很难判断真伪,因为只有大成就者,才能判断另外一个人是否是大成就者,或是具有长期传承的寺庙才能做到。为此,我们需要去考验自己的传道者。”

“例如,用他的自己的方法去考验他。他癫狂,你就比他更癫狂。他爱责骂人,你也去辱骂他。他如果并不为此生气,也没有因此改变价值取向、行为态度和思考方式,那或许就还不坏。”

“另外就是,要观察他的发心和动机,看他是否对世俗事务过于热衷,看他们对弟子的精神价值关注多少,而不是看重你供养的多少。”

“再有,就是看他掌握多少佛法知识,但实际上那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判断方式,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戒律清净,这不仅指外在的戒律,而是对三宝与因果规律的尊重。”

“很多人会为了钱财、权力和名声而传授佛法,甚至是当作一门生意去兜售,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与恶业。”

“好的师父,是一个会教给你解脱之道的人。他关心你的解脱,有勇气告诉你需要听到的,而不是只告诉你你想听到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