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省里要求我们提供支援,你们怎么没有动作?他妈的,人家钱进钱主任去年在抗旱工作里是帮了咱们大忙的,如今人家碰到困难,你们竟然不去投桃报李!”

“他妈的,你们这些混帐东西,现在工作越来越敷衍了啊,我跟你们说过没有?啊?”

“是不是开会时候说过了,去年抗旱工作咱们市里能成功的人工降雨,人家海滨市的韩、钱等同志是有功劳的—

人事单位的领导无奈的说:“领导,咱市里正在搞新城区筹建工作,自己也缺人呀!”

“新城区要建,但急在眼前吗?反而老城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工作很著急。”胡在林严肃的说。

“人家海滨市现在要给咱打个样,人家说了,这工程是在他们那里开展,可是!所有经验、所有教训,他们不会帚自珍,一定会跟咱们分享!”

“这样吧,立马给我调人过去,让他们好好学习旧城改造工作的经验,咱们西林后面也得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他的搭档要建新城。

那他就要翻新老城.

当天傍晚下班之前,西林市支援的人才名单通过传真送到了钱进的办公桌上。

钱进很吃惊。

胡总是真行啊,真能办事啊!

没说的,他单方面確认了,胡总就是他远在西林从未谋面的义父义母亲哥哥!

西林这边选派了给排水高级工程师、结构工程专家、城市规划师和建筑电气高工等优秀人才,

一来就是六个人,算是帮大忙了。

与此同时,针对本市退休专家的返聘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市人事口、组织口、老干部局的同志,带著省里的关怀和市府的诚意,分別登门拜访了几位老专家。

第一个就是海滨市建筑设计院原总工程师,张振华。

这老先生年已七十,头髮白,但精神翼鑠。

他退休后在家养弄草,偶尔帮老单位审审图纸。

当工作组同志说明来意,並递上那份建筑大队的请愿书复印件和工程方案草案时,老工程师戴著老镜一看,顿时感动了:

“咱们的劳动突击队我知道,去年腊月给我们街道老蔡家修过房子,那都是一群好同志。”

“原来他们还要搞旧城改造这个工程项目?他们队伍的同志一分钱不要,要求进行义务劳动,

只为了给老百姓修个像样的灶台和茅厕?”

“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事?居委会宣传过?喉,我平时总是不出门了,看来这不对呀,与社会脱节嘍·——”

张振华顿时心潮起伏。

他是三十年代火线入党的老党员、老同志,名字就是入党时候改的,后来的日子里也用工作中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名字那两个字。

如今看到身边的小伙子、年轻人拥有跟自己年轻时候一样的热血和责任感,老同志顿时聊发少年狂。

特別是如今他想想自己参与设计、建设的那些宏伟礼堂、办公楼,再想想起这些年看到的老旧城区里那些拥挤不堪、生活不便的居民社区—

两厢对比,他忍不住拍了拍资料:“突击队这些孩子乾的,才是建筑师该干的事啊!他们这是在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他摘下眼镜,对上门的工作人员说:“什么时间报导?我一定会去报导。”

“我这个老同志干了一辈子设计,画了无数图纸,仔细想想,还真没有完完全全的去为身边的市民朋友服务过,这次的工程,把这个遗憾给补上了!”

海滨大学建筑系退休教授翟常乐也接到了同样安排他是国內知名的建筑歷史与理论学者,同时也对民居改造有深入研究。

接到了工作组的上门邀请,他本来想拒绝,因为如今改革开放,各行业都有新气象,出版行业尤其如此。

他有一本手稿正在整理並准备出版,暂定书名是《中国建筑史一一还原秦汉人民居住本来面貌》。

可是了解过此次工程的本意后,他忍不住翻开了手稿。

扉页写的是自己此生从事建筑行业和教育行业的初心:

“民居营造,以人为本,实用为先。”

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就是说自己要考虑一下。

吃晚饭的时候,老伴看他心不在焉就笑:“去吧去吧,整天在家里闷著头翻你那些旧书旧本子的有什么意思?出去转转去。”

翟常乐嘆气说:“这可不是去转转,而是要去耗费大精力。”

然后他又说:“建筑啊,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这个钱进要是带人准备建什么高楼大厦、恢弘建筑,我肯定当场拒绝。”

“结果他却是要去改造民居,民居才是最接地气、一国最重要的建筑。”

“我这个研究了一辈子民居民宅的人,確实不应该袖手旁观———”

老太太说:“你既然知道自己不该袖手旁观,那你就去。”

“瞧瞧你这个人,以前工作的时候,你不是咱市里的先进工作者就是你们学校里的优秀教师,

那时候常常把为人民服务掛在嘴边。”

“现在退休了,我看你在等著人民为你服务“瞎说!”翟常乐定下决心,“我去,我不光去当顾问,还要把我的工作关係转到工作组,我要去建筑大队给他们保驾护航!”

一时之间。

四方云动。

还没到元宵节呢,钱进发现自家別墅办公楼里的书卷气开始重了起来。

专家们来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