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23章 道尽人间(求月票)

转眼十天过去。

中秋之后,天气不似先前那般炎热,足称得上秋高气爽。

除了魏朝最南边的广越府、交州一带,其余地方都是凉爽宜人,微风和煦。

可是魏人们却比以往更忙碌了。

种庄稼的农户秋收之后,便为冬天和明年准备,修筑堤坝、稳固水渠,犁地翻土等等。

商贾们变化不大,一年四季不分天气、时节都要忙忙碌碌。

连那些读书人,也比以往忙碌许多。

忙碌是大多数学子都要为不久后的县试、府试和院试、岁考做准备。

魏朝九州三府的县试时日不定,多半都集中在九月至明年一月期间。

通过县试的学子,便可参加二月的府试,通过后的几个月内便是院试。

通过院试便可获得「生员」功名,俗称秀才。

想要参加乡试、会试,就需要在那之前,参加科考拿到「生员」资格才行。

总归来说,到得秋天,大魏上下的学子便都在为接下来各种考试做着准备。

便连那些秀才也是一样,想保留秀才身份,每年的岁考都不能错过。

只是中秋之后,学子们在准备各项考试时,也不忘凑些热闹。

如中秋佳节各州各府诗会中,有哪些名篇问世。

乃至各地有名的秦楼花魁,同样受到学子们的讨论。

大都是因为「附庸风雅」或者「才子风流」之类的缘由。

学子们早已习以为常,每年的中秋、上元,诗会密集,名篇佳作纷至沓来。

因而往年时候,中秋之后的一个月内各地学子为了争论哪篇诗作最好,自是没少争论。

比之讨论哪个花魁最是貌美、才艺最佳,还要激烈。

可是今年的境况却是有些不同。

或者说,古怪。

不是没人讨论了,而是随着一首《水调歌头》从蜀州传来,所有名篇佳作在它面前,都失去了任何的争论的意义。

便是那些大家所作的诗词拥护者众多,也不得不承认——《水调歌头·中秋》,是今年所有中秋诗会的最佳。

不是一地,而是大魏朝九州三府之地,过半学子一致的结论。

便连久未露面的几位书院大先生,也忍不住传出些赞叹:

「词以不犯本位为高,陈轻舟所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空灵蕴藉。」

「《水调歌头》之疏快,诚然天地间俊语。」

「此词前半犹如天上谪仙化人执笔所写,后半悲婉绵丽,道尽人间。」

一句「道尽人间」,足可见众多读书人对《水调歌头·中秋》的推崇。

只是各地之言众多,大抵可以用「古往今来中秋咏月词之最」来概况。

江南府,金陵。

作为前朝旧都,金陵有「五百年繁华」美誉。

以朱雀大街为中轴,东西两侧坊、市极尽繁华,绵延近百里。

尤其是秦淮河两岸,秦楼、客栈、酒肆等林立,往来行客更是络绎不绝。

从早到晚,没有一刻时辰不是热闹喧嚣的。

好在两岸的一些宅院距离那些吵吵闹闹之地相对较远,否则怕是很难住下去。

不巧的是,刚刚从蜀州来到金陵的孙辅,买下的一座小院子附近就有几座秦楼。

每日天不亮,喝得醉醺醺的酒客便会哼哼唧唧的从院门前走过。

更有甚者在门外墙上小解,让孙辅的夫人气得直想骂人。

可这些还不算最过分的。

最过分的还要数秦楼的那些姑娘们。

大抵是因为孙辅一家读书人,每每路过时,就有穿着暴露的姑娘朝院子里抛个媚眼。

孙辅自是不会理会。

可他的儿子孙云峰——一位样貌英俊的读书人,就有些遭罪了。

虽说孙云峰已经年过三十,性子沉稳,但是他以往在蜀州府城的时候,哪里去过城南烟花巷?

别说经历这等事情了,连看到秦楼姑娘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所以这位血气方刚的中年人,每次对上那些姑娘们的眼神,都有些许不自在。

脸红心跳,不一而足。

对此,孙辅没什幺好办法,只叮嘱一句糟糠之妻不可欺,又让夫人和儿媳时时盯着便就作罢。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