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她还有重任在身,怎幺都要先完成金旗官大人交代的事才行。
「刘四儿,还有那名叫贵叔的铁旗官,他们应是有办法。」
展馆开放后,贵云书院内往来的人员比以前多了不少。
便是此刻卯时不到,仍有不少访客来到。
有蜀州本地的,也有蜀州之外的。
以至于陈逸这一路上,单单回礼都耗费他一刻钟时辰。
更有不少初次见他的人,指指点点说上几句道听途说的话来。
「那位就是轻舟先生?」
「看着很年轻啊。
「听说他年方二十岁,的确是位了不得的人。」
「可惜他入赘萧家,这辈子仕途无望啊。」
「这样也好,他在这里教授书道,我等才有机会受他点拨。」
「也是」
陈逸只当没听见,跟马观会面后,便直奔学斋。
两个时辰很快过去。
学斋内,一百名学子,外加陈逸、马观两人,气氛比之先前还要轻松。
一来陈逸对书道玄奥理解日益精深,教授书道迎刃有余。
二来陈逸跟其他先生不同,并不会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以最简洁的言语讲述书道玄奥。
只是那些学子自小学习魏青体,一时半会儿很难以本性为基写出适合自身之道的字来。
所以过去了这幺久,仍没有人跟马观一样书道小成,
好在有几名学子书道入门了,不至于让人怀疑陈逸是否能够教授书道。
其中就有汤家的汤业。
临结束前,陈逸照例点评一番,道:
「汤业的字初具风采,每日习字六百,不出一月应能书道入门。」
汤业闻言一喜,起身行礼道:「多谢先生。」
陈逸点点头,示意他坐下,笑着说道:
「所谓大道至简,任何『道境」找准方向、明悟本心,知行合一便可走通大道。」
「书道如此,琴、棋、画等等,乃至武道都是如此。」
这话放在一般人身上,或许很难言说清楚,
但在集琴棋书、医道和武道于一身的陈逸这里,自有一定道理,
只不过学斋内的这些读书人,对他的话多是半信半疑,
毕竟一道有成已是困难,再分心二道、三道,便是再有天分的人,也难有作为。
陈逸扫视一圈,看出他们的心思,笑了笑说道:「这句话记下即可,不必深究。」
说着,他便吩附马观留下解答这些学子的疑问,接着走出学斋。
刚到门外,守在外面的凌川先生微微躬身道:「听轻舟先生教课,在下受益匪浅啊。「
「只等在下回去后尝试一二,兴许能够像院长和卓英那般书道小成。」
陈逸回了一礼,说:「一家之言,有没有用还要靠自身。」
顿了顿,他笑着问:「今日是凌川先生收取那些字帖?」
凌川先生面露汕然,道:「院长订的规矩,在下推脱不得。」
陈逸点了点头,擡手示意他去学斋即可,便告辞前去找岳明先生。
凌川先生看着他走远,思索片刻,摇摇头走进学斋取下陈逸授课所留字帖。
另外一边。
陈逸来到岳明先生所在宅院后,意外看到李怀古也在,不免笑道:
「怀古兄今日怎幺有闲到书院?」
李怀古面露苦笑,道:「不瞒轻舟兄,我来此的确有要事。」
陈逸微一挑眉,坐到他旁边,看了看他和岳明先生两人问:「衙门那边又有难题?」
岳明先生脸上有些不悦的回道:「那刘公墨当真不知所谓,他竟想让老夫担任此次岁考的副考官。」
「哦?有这回事儿?」
李怀古点了点头,无奈的说:「若非如此,布政使大人也不会命我前来书院。」
陈逸暗自皱了皱眉,岁考虽不像科考那般与科举挂钩,但也是检验一地学子水平的考试。
往年都是由京都府任命的学政巡视州县主持,以避免当地出现舞弊。
同时也没有副考一职。
大多是由学政及门下幕僚负责岁考事宜,地方上仅有配合职责。
如提供考棚一一贵云书院,提供食宿和维持考场秩序。
等闲情况下,都是由知府出面配合。
「这是布政使大人下的命令?」
岳明先生摇摇头,说:「刘公墨不敢,此事应是蜀州学政马书翰的意思。」
「其实老夫与马书翰有过一些恩怨。」
「先前他曾托人邀请卓英出任他的阅卷师爷,被老夫严词拒绝了。」
「这次他要老夫来趟这浑水,怕也是存心让老夫难堪。」
陈逸笑了一声,说道:「既然如此,院长直接拒绝就是了。」
「可,刘公墨是想让老夫替蜀州学子把把关。」
「那他是要把您架在火上烤?」
陈逸略一思索,已然明白了刘洪的用意。
这是想让岳明先生出面讨好蜀州学政,以此换取岁考的好成绩,
操作很简单,甚至不涉及舞弊之类。
只要那位马学政出题难度稍稍降低,自然能够让蜀州生员成绩提升一截。
反之马学政借着跟岳明先生的私怨出个难题,就会让蜀州生员成绩下降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