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151章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 灵宝(2+12)(潜龙勿用黄金盟加更9113)

南海,曲巳山。

风云在山巅涌动变化,赤台光焰冲天,金纹滚动,重重铜灯之下是巨大的玄炉,压抑在其中的火焰变化升腾,色彩交迭之间,竟然荡漾出七彩之色。

在玄炉一旁,一身天蓝色道袍的真人面色略有些苍白,一身神通已经荡漾到极致,勉力控制着其中的光彩,可哪怕他已经用尽了全力,火焰仍然时不时从炉中窜出,让他侧过头去。

正是曲巳山的主事人、紫府中期的廖落真人。

而在这铜殿之上,简单披了件袍衣的俊美男子正倚靠着主位饮酒,那双眼睛在器炉上随意地扫了,将手里的金杯一放,转过头去看另一边。

见女子正拜倒在地,手里捧着玉符,等候他问话,却迟迟没有声音下来,唯见着谛琰起了身,凭空取出一信来。

他轻轻一抖,将信展开了,仅仅是一眼,叫他眼中的神情凌厉了许多,松手便让着信散作云烟,转头来看。

他那双乌金色的、仿佛是铜打的眸子牢牢地盯着炉中跳动的火焰,望着在那炉中不断凝聚形态的兵器,声音平静:

「足足六年…你已经做得不错,可毕竟加了一味【六杀帝业】,还是慢了。」

这两个字让廖落多了一抹汗,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正要开口,却见这大真人转过身去,望向那挂在墙壁上的铜剑,伸出手来,赫然握住剑柄!

「锵——」

一抹如水的寒光溅射而出,这大真人已经反转剑锋,搭在自己的手心里,五指骤然缩紧,神通滚动,这才听见金铁碰撞之声,一滴滴乌金色彩、粘稠如汞液般的法血顺着剑柄流下,如同滴答的小溪,洒落在那炉中的兵器上。

这举动让廖落面色微变,况雨则擡了擡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谛琰却面不改色,五指越握越紧,只听铿锵一声,这剑竟然被他捏得粉碎!

涓涓细流般的乌金血终于停止流淌,这男人将手中的残剑随手掷在地上,好似浑然不在意,将女子手里的玉符收起,扭头笑道:

「收获颇大罢。」

况雨连忙应答了,道:

「五年前修行术法,只是进度慢了些,如今才饮气得畅,择日闭关。」

谛琰眉宇间闪过一丝喜色,五道神通已然响应,通通注入这炉火之中,笑道:

「给你指的路总不会错的,你也失败了几次了,这一道主阴阳交分、君王病危的『相离绝』不止一面,更是执阴渡阳、中宫阴主的妙法…只可惜你修为不能压李曦明一头,否则你的好处更大。」

况雨点头,却不敢打扰他。

那炉火中的艳彩正在慢慢收紧,有了谛琰出手,廖落的面色明显缓和下来,出了口气,退至一旁,看着炉火中的五彩火焰渐渐收束,这才愧道:

「弟子无能,劳动仙驾…」

谛琰摇头,五道神通如同大日凌空,镇住此炉,道:

「你毕竟修合水,这事情不能由你来收尾,终究要我出手。」

「至于这血…」

他微微一笑:

「我神通圆满,备性求金,已如望日之晞、催明之鹎,这血如同灵物,锁在这兵器里,更是古代晞炁之道,圆满明阳。」

「殿下还未过参紫,我终究也是待在此地修炼,损伤的元气慢慢恢复,来得及。」

廖落暗暗叹气,不再打扰,眼看着光阴交错,火焰升腾,足足温养了八十一天,这才见谛琰一掌拍开炉顶,一片金光灿灿,落入手中,左右两人皆看起来,却只看到蒙蒙的金色,廖落着了迷般上前一步,只道:

「如此神兵,怕是寻常神通成就的紫府都难以舞动。」

谛琰则上下打量了几眼,赞了赞,并未多说,有了几分怀念之色。

况雨却惦记着长辈用了法血,见谛琰没什幺异样,这才拜退道:

「晚辈这厢闭关去了。」

她婉声告辞,看起来心情也不错,眼看师妹跨过多年的门槛,一旁廖落也出了口气,起身来贺,谛琰只盯着长戟看,问道:

「石塘平定了?」

廖落连忙拱手,答道:

「风波皆定,那位静海都护、征南大将军刘白有几分本事,又乘了真炁之光,连大倥海寺都不能拿下他,晚辈拖住了听雷岛,南顺罗阇与南杌都出了手,总算是平定了。」

「只是让那刘白受了伤。」

听罢廖落的话语,谛琰道:

「海患是一定要平定的,北方诸修联起手来,机缘巧合,推波助澜,设了山稽来恶心杨氏,可终究是要解决的,他们敢针对杨氏,不敢恶心阴司。」

他冷冷一笑,听着廖落低眉道:

「毕竟…上个恶心阴司的人物,哪怕拿着仙书也折了。」

谛琰不置可否,道:

「仙书没有找到,连长怀山也只能发泄般去折磨江伯清,看过有什幺用?不过是乱了命数,你说端木奎折了,固然不错,可阴司难道就赢了幺?」

廖落有些难以置信地摇摇头,久久不言,谛琰撇过话不提,反问道:

「南杌怎幺答复?」

廖落一时凝滞,顿了顿便道:

「当初…没有我们,那阵法是谈不下来的,他也明白大人的心意,颇为主动,弟子看来,南杌…是聪明人,能听出弟子的言外之意。」

谛琰却没有多大的表情变化,这位困囿一地的大真人迈了一步,神色自若,只嘱咐道:

「你着他立刻把戟送过去,不要耽搁了。」

廖落立刻应答,急匆匆退下,唯独余下这大真人立在大殿之中,他那双乌金色的面孔中多了一分满意,幽幽地将手里的玉符重新收起,倚靠主位,露出一道莫名的笑容来。

……

玄妙观。

山间林风阵阵,庙宇之中的红烛在风中明且复暗,不断跳动,上首骑驴的祖师画像在风中巍然不动,面孔空白。

下方的道人简单披了件袍子,幽静地立着,手中拈了三炷香,恭恭敬敬地上了,听着侧旁的男子低声道:

「大人,灵宝道轨的那位大人已经到了…此时应从齐地下来,正要往此地赶。」

戚览堰擡了擡头,对着须相祖师的画像行了一礼,赞道:

「既然在玄妙观了,合该是灵宝道轨来人。」

男子低了低眉,轻声道:

「他一来,这次南下必然有所收获…」

戚览堰却沉默了一瞬,有些急躁地吐了口气,正准备开口,听着另一侧有弟子来报:

「拓跋大人先来了!」

道人便收手,一言不发,见着一身正统衣冠玄袍真人上前来,目中含煞,正准备开口,撞见了上头真君画卷,只好收了袖子,默默下拜。

道人却开口了,笑起来:

「拓跋氏也学着拜起我通玄一道的真君了?」

拓跋赐擡起头来,丝毫不怯他,平平淡淡地道:

「『长养饮妙繁宝真君』镇守通玄宫,兼容并蓄,道统最繁,岂有拜不得的道理?你把玄妙观的主人赶出去,自个鸠占鹊巢,不想着是通玄道统,只记着胡乱指点南北之事,这个时候扯起大旗来了?你戚览堰什幺货色,有谁不知道?」

拓跋赐毫不客气,戚览堰亦无怒意,侧身看他,道:

「素免虽然得了道统,却无师门口诀,即使学了道法,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在江北立了宗门,本就是设计…」

「更何况…他还不如长奚,齐秋心更不如孔婷云!」

他笑了笑,道:

「你如今恼怒也无用,当日白乡谷上缩手缩脚,又在大元光隐山外坐观,今天也落到同我一条船上了罢?」

拓跋赐一时不曾反驳他,而是沉默不语,良久才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