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铸造失败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革新铸造技术。
铸铁炮管之所以在各方面细节,都已经很注意的情况下,还是难堪大用,归根究底是自然冷却造成的缺陷。
因为在静置自然冷却的情况下,炮管是外壁先冷却,然后由外而内冷却下来。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外层冷却硬化后,里层还没冷却,结果外层比里层更硬,里层的内管会被拉扯形变,甚至直接产生裂痕。
这自然导致铸炮时的废品率居高不下,还会直接炸膛,让炮手望而生畏。
所以这时的大明也好泰西人也罢,只能将铁炮管加厚再加厚,可这样铸出的炮又笨重威力又小,自然难讨军方欢心。
一直到美国南北内战时期,一个叫罗德曼的工程师发明了‘内模注水冷却法’,让炮管先内后外的冷却,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只需要在冷却环节将炮管的内模换成空心的,然后用循环水冷却即可。
可这只是赵昊从书本上看来的理论,离着具体实施还差得远——比如水流速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热力学发展完善,且有比较先进的测控条件下的十九世纪中叶,罗德曼还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相对比较科学完善的数据体系,赵公子在明代该怎么实现这种量化?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断的反复试错,看看哪天瞎猫才能碰上死耗子了。
赵昊心中的期许,是五年内攻克这一铸造法。毕竟他有罗德曼没有的优势,只要多多做试验,拿钱堆也能堆出来。
但革新铸造技术其实只是治标,真正的王道还是革新冶炼技术!
在另一个时空中,当十八世纪后期,生铁精炼反射炉出现后,英国人可以对生铁液进行二次熔炼,去除杂质,使得铁液更为纯净。英国海军用这种熟铁浇铸出来的大炮,没有一门炸膛。终于彻底淘汰了铜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