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在大明直接采铜太犯忌讳。铜可是流通货币,只有官方才能开采。
因此赵公子热烈期盼着,能大量生产高品质熟铁的那天。到时候非但造枪造炮造蒸汽机都不成问题,就连许给老西儿们的那条正太铁路,也不再只是画大饼了。
聊了半天工艺改进的事儿,话题转到为何大半炼铁炉未开工上。
原本一脸兴奋的汪昱,不禁低沉下来。长叹一声道:“唉,生意江河日下,愧对家父啊。”
“为何?”赵昊故作不解的问道。其实出发前,马秘书都会将今日行程的相关情报,捡重要的禀告公子,好让他心中有数。
再者汪记的经营难关,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唉,时也命也。”汪昱又叹了口气道:“咱们自家人,没必要遮遮掩掩,我汪家之所以能迅速在行业立足,让苏钢的销量十年提高三十倍。一是靠雄厚的财力支持,二是有贵人相助。”
说着他看一眼赵昊道:“令祖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最关键那位,是咱们的绩溪老乡胡部堂。”
赵立本是胡宗宪昔日的部下,他这么说自然也不担心赵公子会不高兴。
“嗯。”
赵昊点点头,听他继续说道:“胡部堂能强力抗倭,上靠朝中宰相支持,下就靠我们这帮徽州老乡慷慨解囊,他才有源源不断的军费去募兵练兵。当时,整个东南军备废弛,所有军械都朽坏不堪,必须重新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