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口这里是贸易枢纽,汇集了各个地区的商队,今后会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多。
如今大家对这里的印象就是这里不适合耕种,也比较危险,所以自己当个好人不把他们封在这里,而是打发他们去种地。
这种关键性的税收地带,当然是自己掌握了。
农家口北边通往蒙古草原,东边通往华北平原,西边是山岭,南边是通往晋州的桑干河盆地。
草原里分布大大小小的部落上万个,整体面积大的离谱,从一边到另外一边要跑五六千里路。
农家口和同州就是在中间两个位置,正好适合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草原人进行交易。
依靠着个人威望与分封的理由,北极武将一群千户都打发去乡下盖房子享大福,自己安排一批人管理市场,附近多个千户轮流过来驻防,提供武力支持,顺便赚点外快。
眼见北方没什么事情,北极武又去监管秋收的事情,用实际行动证明山农族对农业的重视。
明刑罚,保生产,整军纪,用人唯贤,最重要的是能让人信服。
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明确知道他就是这里的老大,就连各个千户手下那些亲卫也同样认可他这个老大,所以避免了内耗。
意见可能不统一,但是行动上都很统一,北极武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存在觉得糊弄北极武之后自己还能活着的侥幸心理。
毕竟糊弄皇帝,皇帝天高地远看不到。
糊弄北极武,北极武扭头看到后,必死无疑。
总共就一百个千户,十万户五十万人,北极武自己的三万公共户口是他自己管,其余七万户就是七十个千户。
七十个千户又分布在九州各地,互相之间也不是一条心,根本玩不过北极武。
千户和公共户的生活水平对比,决定了千户治下的军民在关键时刻,可以杀了千户自己去当公共户。
法统上所有人都是投降的北极武,千户只是带着他们这些原来文朝士卒一起投降的长官,所有人真正效忠的还是山农北极武。
领主造反,杀了有赏。
北极武的分封制和普通分封制不一样,分封制之后只要按时纳税,就算不是原来那个千户也无所谓。
既不管领主如何虐待百姓,也不管百姓如何反抗千户。
就算领主带着子民一起造反,附近的领主也不会惯着他们,各个管卡卫所能把人卡死。
北极武把主干道和河流附近的农田都收为公家资源,就是开出了一条只有自己掌握的交通要道,不论是商人还是自己人,都可以一路畅通无阻的通关。
如果是战时,公共户口的人也会加入战斗。
为了防止自己不在的时候老家被偷了,北极武在秋收后开始训练民兵。
***
这个秋天,秦晋两地大批难民死在了雁门关附近,哀号遍野。
西北地区人口更少了,大量村落农田开始荒废。
在军队有计划的屠戮了大量流民之后,留下了白骨和瘟疫,等冬天的时候十室九空,百里无人烟。
这种屠了两州百姓的事情,在百年乱世里也算是很离谱的事情了,很多时候都是屠一个城乃至一个州,直接屠两州的事情,就连经常杀人的胡人知道后都觉得他们太缺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