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远征
从乡绅到百姓,再到早就开始学习山农文字的官宦人家,公子王孙。
有太子万碲献出川蜀归降武朝的例子在那里,南朝不少人也都希望文王能让大江南北的人重归于好,共属圣主。
但是文王可不会答应这种事情,就和他爹一样,万家人选择了最现实的处理手段。
“禁止阅读武朝报纸!禁止商人带回武朝报纸!违者重罪!”
文王万怙以拉拢少部分人为主掌握了军队,再加上武朝不想打仗,自然可以继续当自己的快活皇帝,不会像是傻子万碲那样自己投降丢了王位。
江南乃是繁华之地,万怙等人没有了北边的威胁,自然愿意一边给北边上贡,一边和士大夫群体一起享受江南一两千万人的效命。
等武朝打过来再投降也不晚,如今多享受一天是一天。
在这种心态下,南朝人的日子自然不会好。
为了不让南朝人北上,文朝开始严禁各地的流民移动,并且逐渐收回了各个城池的军权,设置流官。
就算是有人造反,依靠着江南的粮草和军队也能迅速镇压,换去自己人管理。
民意不能代表什么,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才是常态。
北极武没心思管江南的事情,幽州的军情让北极武很不高兴。
“契丹人因辽东寒冷西迁,从辽阳迁往临近草原的上京。”
“郎无病,王象得到情报后,率四千人过去偷袭,被人抓了。”
殿下五个文人听到后,都感觉有诈。
“圣上,是否是契丹人故意设了陷阱?”
严伯言觉得多半是中了埋伏,郎无病和王象都挺冒进的。
北极武生气道:“四千人打三千人也叫中了埋伏?”
严伯言等人都低头不语,等待北极武的决断。
武朝的幕僚大部分都是辅佐执政官,并不影响北极武的个人决定。
北极武气的没心情过年了。
“王象和郎无病冲的太前被抓住后,其余人被截了阵型无法冲刺,又恐契丹人援军过来,再加上天气严寒不适应当地作战。”
“跑回来了两千多人,我早就说过没有本事就别冲那么前,被俘虏了后影响军队士气!”
“我已经命其余几人继续防守,不得再出去犯蠢!”
“你去一趟铁州,调查清楚这次的事情,若是契丹人愿意放人,就把人赎回来,给些粮食盐茶都可以。”
“其余人继续协助治水的事情,趁着上游黄河结冰的时候加固河道,过几日差不多了就防止凌汛。”
“利用天然湖泊或洼地蓄纳凌汛期的溢流,减轻主河道压力。”
“加速兴修水利设施,应对旱涝。”
北极武说到政务的事情后就又冷静了下来。
“今年依旧以农耕为主,发展冀州平原。”
“在民间征募一千养鸭人,于春暖开之日在黄淮省东部水泽,冀州南北河川附近各养鸭十万只,养的鸭子各城会进行收购,平时用于防治蝗虫,春夏以流动放牧为主。”
施文远询问:“圣上,契丹人那边怎么办?是否派大军征讨?”
北极武不在意道:“以农事为主,内部不乱,外面终归只是小打小闹,去年黄河刚冲出了新的河道,今年不好好治理,新旧两个河道的河水不知道会泛滥哪个。”
“我已经命人在黄土高原恢复生态,减少泥沙下流,但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要几百年才能起效。”
“打输了就是打输了,该登报就登报,对山农国没什么影响,等明年我会亲自过去解决掉这个麻烦。”
北极武说到这里还是有些生气。
“登报!如实说就是!再补一条,明年春耕后我亲自率兵北伐山海关以东以北千里之地,武朝六年之前可前来投降安家,给田给地给宅,不举家前来降者,尽杀!!”
众人齐声道:“臣遵旨!”
北极武等这些人走后,又看着草原冬寒地干请求南迁的奏折。
大西北地区荒芜一片,就算是有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也隔三岔五出点事情。
北极武暂时不统治那里,也不需要为那边负责。
目前最需要管的就是坐着的这片土地,当初要不是文朝自己让出了洛阳,北极武的宏图也就是冀州和青州。
山东地区受灾次数属于北方最低。
北极武对比了几个地区,越发感觉洛阳附近不适合人口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