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刘景顺
东北部的问题解决后,北极武很快从手下人那里发现林邑国那里问题极为严重。
若是之前北极武说不定就撤退了,毕竟对安南省没有那么大的热情。
但是这一次不能退,都死了也不能退,不然已经在前线的人绝对都说打不了要撤退。
“看看古人是如何对付这边的,速战速决,不要带女人,谁带女人就留下过一辈子别回来。”
“必须打下来!直到胜利之前,我不会停下往那里投入兵力,不论是山农省还是黄淮省,实在不行从郑城征兵过去!”
“命兵部尚书亲自过去督战!”
北极武把上次闲着没事说要打林邑国的人摘出来。
宝贝多少不重要,现在必须要有人去承担责任!
其余人都没有意见,兵部尚书只能硬着头皮低着头答应。
“臣遵旨!”
朝廷又不缺钱,也不缺土地,闲着没事去打那片自古就是烂地的地方做什么?
北极武看向一个工匠,“鲁成,你带五千人和一百门炮,三千炮弹过去,我记得那边毒虫遍地,容易感染疟疾,记得多喝热水,少走林子,找些当地人向导。”
鲁成是四十多岁的工匠万户,主要负责钢铁火药和农具的产出,而且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被北极武委以重任后,鲁成跪下磕头道,“奴才遵旨!”
其余人纷纷侧目。
北极武也没有纠正,又看向其余人,“可有谁愿意当安南省总督?那里我记得毒虫遍地,容易生病,而且语言和我们不一样,气候常年闷热,为了稳定那边至少要当二十年的安南总督,可有人愿意?”
信阳太守张伟仓跪下说:“臣听闻安南多水稻,如今信阳多地已经稳定,臣愿意辞信仰太守一职,为圣上效力,开拓安南荒土!”
北极武其实更需要张伟仓去管理南方茶稻种植园,不过见张伟仓愿意去安南省,就点头同意了。
“好,你自行决定是否带家人过去,今后以一省总督之位领取待遇,此位置不世袭,今后子孙若是有能力出众者,可优先重用,过去后记得不要去南边,先在靠近岭南的地方处理事情,仔细观察。”
张伟仓叩谢道:“谢圣上!臣谨记圣上教导!”
孟和同请命道:“圣上!末将愿意前往征讨林邑国!”
北极武没有同意,“你带兵去南方剿匪,整合南方各地民兵一起恢复南方道路畅通,百姓安定。”
孟和同也磕头道:“谢圣上隆恩!”
北极武又对着万启真说:“启真,你带着三千铁骑去一趟临安府,若是再有米粮商人把我送过去的救济粮沉入海里,务必把他们和他们身后之人的全家都杀了。”
万启真忙应道:“臣遵旨!”
北极武的脸色冷漠的很,“我不是不爱惜名声之人,也不是特别在乎名声的人,从未想过把商人当成是贱户,也没有打压抑制商人正常做生意的想法。”
“但有些缺德的奸商非要挑衅我的威严,那就一定要死!过去之后把上次沉我赈灾粮食的幕后之人找出来,凑够一千人杀了!”
“幕后那个人和南边云粮官士卒以及他们的家人不够就杀家仆,家仆不够就杀办事之人的全家!还不够就从他们的亲戚朋友里找!总之凑够一千人!我要让这帮贱种知道什么是血流成河!”
众人没一个敢替那些人说话的。
谁都知道武王的武字有多少含金量。
而且这种事情不光是钱的事情,直接上升到了动摇国本,挑衅帝皇威严的高度,不存在宽赦余地。
北极武心情很不好的看着一群人。
“退朝吧,小事情自己解决,别来烦我。”
李承仁站出来说:“启禀圣上,如今国库充足,年年有盈余,圣上自入洛阳来未选召过宫女入宫,臣斗胆请求圣上充盈后宫,让皇家子嗣枝繁叶茂!”
北极武没好气的说:“如今宫中宫女已经足够多了,南边北边都送了不少,不需要再劳民伤财,滋扰民间休息。”
“此事不必再说,我再说最后一遍,我的家事你们不要管,也别参与皇子妃子的事情里,我会处理好我的家事,你们也安安静静忙你们的事情。”
“我不是会胡乱杀人的人,参与干扰皇家事情,放在哪一个皇帝眼里都是死罪,我能提醒你们一句已经是在克制我了,不要不识好歹,不知死活!”
“下次谁再干预我的家事,当天就会死!”
今天的北极武,格外的火大。
李承仁赶紧跪下,“臣遵旨!臣万万不敢!”
北极武想了两秒钟,很快说道:“钱确实是不完,黄河修了几年也没多少用,让万怙和万碲还有各地太守总督都找找看有没有能修河道的人才。”
“开山修路也不了太多钱,都是山农人自己在做,总之快点把通往岭南的公路铁路修好。”
北极武最钱得地方就是修河道了,因为一直都是汉人汉官在管,反而修路因为是自己人在做事情,钱并不多。
黄河治理了五六年了,几乎是年年有问题。
“登报招一百个河道人才,其余管理人员一律从山农人里指派,从用料到施工,都由山农人负责统筹,包括给工人发工资,以及招募工人。”
“大致就这些事情,退朝吧。”
北极武不想多说了。
万启真抬起头看着台阶:“启禀圣上!”
其余人正要跪安,见万启真说话就都等着。
北极武刚站起来又坐下了,随意道:“说吧。”
万启真继续道:“川蜀之南有南诏国,境内毒虫遍地,也遍布各种异族,如今圣上要剿灭林邑国,何不顺势也灭了南诏国?”
北极武爽快道:“也行,你先把江南的事情解决了,南诏的事情不着急,等我让吐蕃军和岭南安南三路进攻就可。”
万启真想到了南诏国附近的地区。
“圣上,南诏国东部地区应该有十万西南夷,语言十几种,都为山中子民,不服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