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实验多次均在半小时内飞出轨道。

在牵引12节车厢后,速度降低至每小时50公里,但是能够稳定运行24小时,从铁州山海关--武州口--同州——保定——武州口,全程1000公里只用了24小时,在性能稳定和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前者。

经过我们的反复实验,持续速度(相对经济稳定可持续的民用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若是运输军用物资和护送重要人员,行进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0公里。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五位人才进入了累进制度池。

五号机设计师车恒参与了前四辆车的设计,在建造之初就从前四号机和圣上的要求中定下了设计思路。

光是将锅炉、汽缸等最重的部件放在驱动轴正上方,依旧无法解决牵引和打滑的问题。

为了不使机车因拖拽不动重物,或者速度过快无法抓地导致打滑脱轨的事情发生,增设改进了不少设计。

多组动轮驱动,共同分担动力输出和机车重量,增加总的黏着重量。

联动杆设计,连接所有轮子,让所有车轮强制同步,确保所有动轮以完全相同的速度旋转,防止因单个轮对打滑而丧失所有动力。

当一个轮对的黏着变差时,联动杆可以将其他轮对的动力传递过来,帮助它恢复抓地力。

这种设计是五号机的新设,将蒸汽车从传统马车的设计理念里完全脱离。

车恒的设计非常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听取了机车驾驶员王保的意见,对司机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根据王保描述说,当机车打滑即将脱轨时,发动机转速会突然提升,发生一种特有的声音,同时车身会有一种失去抓地力的轻飘感。

通过人为减速,减少蒸汽供给能有效解决易出轨路段的脱轨问题,并在地图和培训班上同步各个区域的危险路段,考虑是否对铁路进行修改。

蒸汽机小组设计师李立认为机车可以提速,只需要下一代机车就可以按照您的要求将货物速度提升至70公里每小时。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