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需要四五百工匠敲大半年才出一辆的机车,半年时间里只用了三四千人就造出了第二第三辆。
报纸上的公共户高工资并不是捏造,确实是往低了修改了,不然担心其余人有意见。
工业化的产能一旦获得上万人以上的动员能力,再有成熟的生产体系,那么产能就会变得非常恐怖。
武州工业区的上百个工厂可以保证年产机车两百台,足以满足煤矿和关键货物运输。
但是铁轨没有那么多,现在来回就是一条路,没有第二条铁路用。
如今就是三台火车按照线段来回行驶自己这边的区域,互相之间不接触。
如何避免火车相撞,如何跨区域运输就是交通部要解决的问题。
产能可以往上爆,铁轨还要慢慢修。
大部分蒸汽机还是工厂自己留着升级设备用,同时也交给造船厂制造蒸汽军舰,或者拿去搅拌水泥,砸石头,冲压钢材,对钢材进行热穿孔。
具备给烧红的钢材进行穿孔技术后,就能制造出工业设备必需的钢管,使火车的质量远超从前。
电力可以运用在焊接上,解决汽缸的生产制作问题。
虽然技术设备上还有不少问题,但是如今的产能已经足够山农国使用了。
九年的时间,武州地区的识字率大幅度上升,人口素质也在各个生产队和工厂的带动下明显提升,尤其是不断对机械化的熟悉,很多小孩子成年之后就能快速掌握一些制造技术。
武州最不缺的就是工匠,北极武能留下来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工匠。
文朝和辽国还有西域诸国的工匠,也是最容易活下来的那批人。
山农族从来没有对工匠的歧视,从北极武造反到现在,文人的地位就是路边一条狗。
以农业和工业发展国家是国策,也是北极武这些年来一直都在积极推动的事情。
皇帝的喜好影响到了所有人,这个时代普遍对读书人少了那么多敬畏。
除了技术大进步,产能爆发之外,疆域也拓展了一倍。
刘景顺作为山农人公共户,打下了中南半岛,依靠着源源不断地枪支火药支持灭掉了岛上的其余势力。
征西军团从公元六年开始,到现在三年时间一直都在发力。
领土面积越来越大,但是实际统治地区从今年开始才算。
因为今年开始不断往外大规模派遣官员,把官城那群待机了快十年的人都流放西部。
各地生产队也同样有人前往西部升职升级,这些忠诚于山农国的人能够稳定这一代人。
至于他们的后人还认不认山农国,就等以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