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是湖北应山人,家境殷实却很少接触商业,刚刚获得了官身,满肚子全是理想抱负。皇庄生产自鸣钟、透明琉璃器、绵白等物是不是与民争利不重要,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治国理念就是坏的,必须打倒!
“大洪且慢,李宏甫总督两广到底意欲如何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皇庄之事也与矿税不同。在推恩令中有明文记载,宗室待遇减半,无法自谋生路者皆可到皇庄任职。
如果拿不到真凭实据,仅凭你我的只言片语直谏,怕是连内阁都通不过,陛下更看不到,传出去还会白白得罪成千上万皇族宗室。”
听完了沈鲤的介绍和叶茂才、杨涟的表态,顾宪成已经大致上搞清楚了事情始末,手捋胡须摇了摇头,先否定了杨涟的冲动。
顾家和叶家一样都是无锡县人,买卖做得没有叶家大,但也不是杨涟那样的小门小户,眼光必须更长远,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才能做决定。
有的读者随便上网搜搜就发现顾宪成的家庭出身很贫寒,父亲是个卖豆腐的,经常入不敷出,怎么可能比书香门第的杨涟家境还殷实。由此就得出一个结论,作者不知从哪儿看了地摊文学或者干脆瞎编。
怎么说呢,这就是目前中国历史的现状。从网络到实体书,满眼全是假资料,包括很多教科书里的内容也因为某种目的,故意把白的说成黑的,让人从小就被动接受谎言,从此认定为事实。
顾宪成家里贫寒不贫寒作者找不到史料记载,但在无锡张泾镇元吉弄内有座顾宪成纪念馆,作者在探望朋友的时候顺路实地看过。
这座纪念馆用的是顾家老宅,原名端居堂,是由顾宪成的父亲顾学所建。南方宅院作者不太熟,到底属于什么档次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