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工作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里最接近经济的前沿,整天除了算还是算,对各种物资的价值、比率非常敏感,也比较熟悉各种各样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
可是听来听去,对风险投资的赢利点大致上有了点心得,却始终没琢磨透分期贷款是靠什么盈利的。出于对自身职业的尊重,必须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摸出两个铜钱让念报老者再读一遍。
“郭兄,如果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我等为何不去试试?”听着念报老者阴阳顿挫的朗诵,两位来自南方的举子也有了想法。
“玉函指的可是京债?”
“不错,小弟对分期贷款颇为中意,不要说京债,就算是家中的钱庄也不曾有此等低廉之息。倘若可以贷上一笔,转手再加息贷给同进,不光可以赚取差额,还可替他们免除京债之苦,岂不两全其美!”
不愧是钱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对钱的敏感度真的很灵,仅仅在茶摊里听了几耳朵报纸,马上就萌生出了一个既赚钱又赚名声还积德的念头。
他所说的京债,有点类似后世的助学贷款,专门针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假如有一位南方举子要进京赶考,靠家里和政府补贴凑够了盘缠,高中了进士,这时候有可能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兜里的银子不够了。
考中了进士,还会银子不够吗?当然会了,除了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第一名马上就能获得官职之外,剩下的进士还要经过入职考试,合格者分派到翰林、六部、六科和各地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