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先给王侍郎拿块烤红薯尝尝!”洪涛愣了愣,脸上的怒气忽然消失不见,努力挤出一丝笑模样,很热情的招呼王徵吃炉台上烤的红薯,而后转身向后殿走去。
太丢人了,王徵的奏折就和七八份奏折混在一起堆在躺椅下面睡觉呢。同样的文件堆还有两个,都在躺椅附近,总共二十多份。
这是洪涛睡觉和休息的时候随手拿的,躺着批阅,看困了就睡,睡醒了再看。结果这几天忙得连小憩一会儿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就这么给忘了。
要说明清两朝的皇帝也确实够苦逼,整天都有批阅不完的奏折,还不能一心一意光看,时不时还得在脑海里关注着朝臣们的想法,再听取各种小报告,从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偷懒?当然可以,但工作不能耽误,就得找人帮忙。于是乎权臣、宦官当政就出现了,谁帮皇帝干活多、谁受皇帝信任深,谁间接获得的权力就大。
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帮忙处理公务,那不又成中书省了。权力和义务是一对连体儿,不存在只要其中一个不要另一个的可能。
想大权独揽就别怕累,且要有抗造的本钱。全国上下大事小情都一把抓,还不能因为工作太繁忙而出错。想轻松点就得放权,眼睁睁看着别人按照不同于自己的理念管理国家,如果没出大问题还不能随便换。
国家越大,人口越多,发展的越快,这个矛盾就越尖锐。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估计每天都在放权和集权之间权衡来权衡去,左右摇摆了上千年,依旧没找到合适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