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宗教和民族融合的问题上,十年来的进展并不太大。道教确实在叶尔羌国的各大城市和村镇有了落脚点和基本信众,可数量上仍旧处于绝对劣势,每年增长的幅度也不大。
各族通婚的政策更是举步维艰,在于阗、阿克苏、若羌、吐鲁番、哈密这样汉人和各族商人比较多,又有大明陆军驻扎的城市里,不同种族之间通婚的现象正在逐年增多,可到了西部各地和农村牧场,仍旧是族内婚姻为主。
最麻烦的就是教育,当地人因为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和历史,非常抵触学汉字说汉话。只有商人们为了赚钱不得不学一些,也是为了应付来自内地的客户,很少主动学习,更少有人想借助新学考入内地做官。
按照户部的估算,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移民,也不出现太大意外,照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仍旧无法达到初步同化的程度。
“陛下,臣以为进展如此迟缓首要责任在阿都刺因。他做为国王总是嘴上说一套,下面做一套,不光不积极配合,还想尽了办法阻碍。当年若不是陛下的旨意,喀什葛尔的道观恐怕现在仍建不起来。”
做为礼部尚书,杨嗣昌对叶尔羌国的现状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可他也有难处,有道是天高皇帝远,无论怎么修路,想交流沟通都要以月来当单位。如果对方不配合,一来一去几封信,一年就耗过去了。
而现任叶尔羌国王阿都刺因正是个磨洋工的高手,嘴上答应的痛痛快快,到了执行环节就推三阻四,总能找到借口拖延。
这也就是帝国陆军驻扎在于阗和阿克苏,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如果没有这层因素,每年除了书信扯皮之外,怕是什么事儿也落实不下去。
“不仅是阿都刺因,玉素甫同样没起好作用。这些年发生的几起冲击道观、打杀威逼道众的事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只是没有抓到现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