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即“微子去殷”后,又来了一个“散宜归汉”。

比不上姜子牙和闻仲,但散宜生的内政能力起码也在85以上,南都的邓九公立刻出城迎接,邓婵玉也在其中。

邓九公准备拜散宜生为上卿。

之前散宜生在西岐是上大夫。

现在汉国改革官制,上、中、下大夫都是治理城市的官职,而上、中、下卿则是治理国家的官职,上卿只在邓九公这个汉公之下,算是国家中举足轻重的高官。

“生不修德行,骤然获此高位,实在是惭愧,还请汉公收回成命。”散宜生拒绝得很干脆。

邓九公看看邓婵玉,好不容易来一个文官,这是嫌官大还是嫌官小啊?

邓婵玉打了个眼色,示意交给我。

她对散宜生笑笑:“婵玉认识先生多年,先生的德行,天下皆知,那胡氏蛊惑君王,毁成汤社稷,今又诬陷先生,异日必将死于刀剑之下。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先生且在汉国歇足,两三年内,那胡氏必定自食恶果。”

安慰了一番,让散宜生不要有道德方面的压力,同时又给了邓九公一个眼色,初来乍到,就当上卿,确实有点大,哪有一来就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么做以后就没升职空间了。

最后汉国给了散宜生一个中卿,也就是亚卿的职位。

文有散宜生、胶鬲、梅伯,加上文武双全的李靖、丁策,汉国的文职官员终于有了点样子,不再是当初内政能力20、30的武将当文官用的尴尬局面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