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再之后,他与教练组打招呼,和道格热情拥抱。

「感谢你能来!有你们的帮助,我对这个赛季信心十足!」

道格斗志满满的回应:「信心?我们也有,你的复出让全美国都充满了信心。」

欢乐的笑声中,上上下下,铁板一块。

每一道悄悄瞄向我的目光,都好像夹杂着同情、怜悯、戏谑。

他们仿佛在问:看到了吗?在奇才,你是唯一被排除在外的人,权力中心没有你的位置,尽管你是今年的状元,但那没用!

而我,我没有理会任何人,也没有试图争取任何人。

我只是在战术演练之前冲着道格伸出手:「把战术板给我,然后站远点,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在训练结束后给我们鼓掌!」

道格楞住了两秒,然后下意识看向乔丹。

我立即呵斥:「别看他!看着我!你是不是还不清楚自己是什幺水平?阵容配置是我主导的,应该打什幺战术,难道你指望迈扣给你正确答案?!」

丹子脸色铁青,但没有反驳。

他当然想打三角进攻,而我早在一个月前就拒绝了这种笨逼战术。

当时我是这样同他磋商的:「如果你们不同意,就别他妈跟我签约!」

我有钱,赔得起违约金,也不在乎能不能打上NBA,所以磋商非常友好且成功。

他们忍气吞声,给了我阵容组建权。

现在,他们又忍气吞声的给了我战术板。

道格举起手,站到一边:「OK,OK,战术方面,暂时听你的。」

我用最粗暴的方式,顺利夺权。

自那天之后,丹子的脸色一直没有好过,我让他的表演变成了笑话。

【五、歧视?】

我与乔丹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紧张。

在他看来,我的多次挑衅实在太不尊重他,于是,正式同队之后,他开始频繁在训练结束后邀请我单挑。

讲句实话,在短局里,我输多赢少。

有时候他打得很尽兴,就会向我喷垃圾话:「嘿,中国方,这就不行了吗?」

「中国方」是那段时间里,他对我的特殊称呼。

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有不甘有愤怒——我不确定有没有对于中国的歧视。

这东西太难判定,因为太多人如此嘀咕:「疯了,我真不敢相信,迈扣居然会在单挑中输给一个中国人。」

类似的声音无处不在,包括奇才队内。

好像并不带有歧视,只是在描述一个事实。

又好像深藏歧视,仿佛中国人就不该赢。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知道,这简直再正常不过。

联盟发展至今,数千名球员里总共只出现过三个中国人,都是在01年登录的NBA,毫无历史可言。

中国人只擅长打桌球,不适合打篮球,这才是NBA的真理。

我破开了这种思维定势,于是他们震惊、怀疑、不服,并且把最具代表性的标签贴在我头上,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但我并不喜欢这个称呼。

因为我不能接受他们那种符号化的认知。

【六、符号】

从一开始,我就是NBA里的中国符号。

看到我,他们会想起中国功夫、中国篮球、中国文学、中国青少年的巅峰代表。

我不是唯一的中国球员,但我足够强,美国人就认这个。

于是我在多种场合被符号化。

大部分时间,我喜欢这种简单的输出,每当我那标志性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美国人就会联想起中国的种种。

带有一丝遥远的神秘,催生出一些美好的幻想,成为一种不废脑子的理解。

但我不喜欢联盟里的球员和媒体称呼我为「中国方」。

这两者并不冲突,也不矛盾。

当我的脸符号化的时候,普通美国百姓将我与中国联结起来,透过我,对祖国产生好感和好奇。

而当我的绰号是「中国方」的时候,那却意味着一种高高在上,一种不言自明的偏见。

所以,某一天,当乔丹再次这样喊我的时候,我突然跟他翻脸。

「你可以喊我Brother、baby、Honey甚至是Daddy,但是如果你胆敢再把我的国籍和姓氏放到一起喊,我就把你的腿打断。」

丹子十分惊愕:「嘿,bro,我他妈没有恶意!你为什幺如此敏感?」

「我不敏感。」

我上前顶住他的脸:「我只是不喜欢你用戏谑的口吻讲出Chinese这个单词。别他妈的自找不痛快,OK?」

「可这他妈的是你身上最有价值的标签!」

乔丹愤怒辩解:「就算我不喊,你能管得住媒体和球迷吗?」

「那是我的问题。」

我冷冰冰和他一顶到底。

「我会一个一个的搞定,现在,你排第一。」

「Fcuk!OK,我等着瞧!」

乔丹狠狠砸飞篮球,气呼呼离去。

从第二天开始,他确实不再称呼我为中国方,但媒体仍然会在某些特定时刻将我符号化。

每一次,新闻上出现「中国方」的字眼儿,乔丹就冲我冷笑。

【七、傲慢】

管理层、教练组、我的黑人队友,乃至于我的美国满天星,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我对「中国方」这个词儿的牴触。

后来我发现,中国人也不理解,他们甚至以此为荣。

可这个称呼的本质是什幺?

是他们对中国没有丝毫了解,想当然的认为我的祖国是一个贫穷、愚昧、混乱、落后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非文明世界」里,居然诞生了如此强大的篮球天才,于是他们震惊,于是他们狂喜,于是他们开始表功。

《今日美国》曾写道:「美国自由的光照在那片黑暗土地上,滋养出一朵又一朵奇迹的花,中国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体育周刊NBA专栏》也写过:「NBA的全球化战略为那片贫瘠的土壤带来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希望自憧憬中诞生,反过来又推动了中国方这样的天才向联盟汇聚,篮球殿堂的伟大毋庸置疑。」

甚至我的基本盘,《华盛顿邮报》,也再三拿我凑政治热闹。

具体略过不提。

我在华盛顿媒体界的头号粉丝爱德华·黄如此描述他的热望:「我不喜欢中国,但我爱死了中国方,我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加入美国籍,并且永远留在华盛顿,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

我不明白为什幺会有那幺多国人对于这些言论感到兴奋和荣耀,我只感受到了屈辱。

「中国方」的每一次出现,都带着对中国的俯视。

他们一边捧高我,一边贬低生我养我的地方,从而实现一种完全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

最后,将我的个人奋斗的源动力,归结为美国梦的推动。

巨他妈恶心。

我决定用我的办法解决它。

【八、转折】

圣诞大战,是奇才队和我本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我在NBA的第一个转折点是那场群殴——我一个人,殴打他们一群。

第二转折点是公开单挑赛,我用磨老头战术,拖垮了乔丹。

第三转折点发生在队内,我从道格手上拿走了战术板。

圣诞大战则是第四个重大转折点,那场比赛,我们纯靠战术赢了下来,向外界证明了我的绝对正确,同时也树立了我在战术层面的绝对权威。

赛后,国内的一些蠢逼酸溜溜地说我发挥一般,赢球全靠队友。

但他们根本不清楚这场比赛在美国的轰动程度,更不理解我因为这场胜利而得到了怎样的权力。

在赛后采访环节,我明确告知在场媒体——

「听着,如果你们还想好好采访我,就不要胡乱给我起外号,我只认可两个称呼,方或者SR,明白了吗?」

他们齐声回答明白了,但并没有全部遵守诺言。

我惩罚了那些阳奉阴违的媒体,剥夺了他们的采访权,但这仍然不够。

因为我的价值太高,哪怕不直接采访我本人,部分媒体仍然可以用我做文章,以此获利。

于是我决定,给彼此一点「冷静期」。

【九,连败和连胜】

圣诞之后,奇才一路向好。

然后,在冲击联盟第一的时间点上,我请了一个月长假,回国拍戏。

为此骂我的人很多,但我并不记恨他们。

因为奇才马上开启了一波连败,丹子差点把腰子熬废,打出了96年之后最狂暴的一波个人攻击,仍然一胜难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