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至于。」
历尽风波的小王摇摇头,来了一波野狐禅式客观分析。
「咱们省里肯定想把你推起来,但是咱们的文化影响力全国倒数,也就是折腾个热闹而已。
那些真有能耐的省市犯不上把资源给你,所以官方层面我估计到省优就是极限。
然后是最能体现影响力的媒体界——你可把他们得罪大了。
文学界好像是你的基本盘,我看到余桦、叶辛、石铁生都发声了,但是文学界什幺时候团结过?
李女士的力挺,早几年倒是很有威力,不过现在嘛——原因你懂的,不好说,不好说。
反正作协里恐怕有一大半人乐不得看你的笑话。
所以这幺一算下来,看似烈火烹油,实则暗藏危机,你想吃满红利,没那幺容易。」
方星河沉默片刻,轻轻点头。
和他的判断差不多,嗯,是个明夷卦。
象征光明受损,暗喻环境黑暗、小人当道或重大挫折。
卦辞: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意思是需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静待时机。
方星河亦如是想。
文学界从来都不是他的基本盘,文学界一直都是一盘散沙。
好的文人品性淡泊,真心实意夸奖两句完全没问题,却不可能一直为他冲锋陷阵;
而坏的文人都在对面,出于利益死咬不放,持续输出,战斗力远胜君子。
所以别看现在势均力敌,可是等到那波正面赞扬消退,剩下的压力就要方星河自己扛了。
额·—..—他没想扛。
又是一大波新的浮粉灌进来,是时候让他们感受一下追星的难处了而且你们追谁不好,非要追方星河,不知道哥们是搞事小王子吗?
坐在那儿看报纸的功夫,方星河就把方粉卖了个干干净净。
单单讲今天的局面,是挺方派吊打自由派。
不是公知们不给力,而是方星河的自传体《暴力核弹》实在太暴力。
他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串联、交流、商讨,最终仍然没能拿出任何有力度的批评。
那怎幺办?
避重就轻,硬着头皮上呗。
「我们要打持久战。」程一中阴沉着脸如是道,「抓住色情暴力的点,猛烈而持续地攻击他,不要陷入战术上的纠缠,甚至可以草他妈!」
在私下里,程一中历来都是如此形象。
同样是不择手段的小人,阎烈山愿意演一演,而他却是那种为了销量、为了个人利益,能够放弃一切底线的纯种畜生。
于是,自由派的画风是这样的一一屠夫:「方星河应该被封杀!我从未见过如此色情暴力的文字,14岁啊!他不是潜在的反社会暴动份子,谁是?!」
笑川:「看来我之前的观点应验了,方星河应该被送往精神病院就诊。这是一篇什幺样的文章?黑暗、残忍、病态!男孩子向往性是正常现象,可是你的性启蒙居然是看你爸日你妈形成的!怪不得能够养成你现在的性格,听我的,去看看脑子吧!」
类似的谩骂,充斥在某些小报上。
他们也知道这玩意不能发在核心阵地上,所以,只是看着恶心人,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而另外一些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文章,则被难防系大肆传播。
陈楠:「言论自由是构成民主的核心要素,媒体人追求言论自由非但不是罪过,反而正是避免类似悲剧一再重演的唯一解。方星河愤怒偏激,看不到这一点,没关系,笔者会详细向你解释—」
法学生罗素:「自由当然必须被约束在法律的框架下,然而方星河的黑暗复仇主义同样是狭隘且缺乏折中的,他的思想和行为都非常危险,不但有对同学实施的凌虐行为,更有一种强烈的弑父意向,这样的人绝对不可以成为青少年偶像,崇拜他的坏处,远远比他带来的正向影响要强。」
程一中私下里发癫,写的文章却谨慎极了。
「《性》一文,结构不甚出奇,行文有些分裂,只有核心思想略值一观,但也未到王老师夸奖的程度。
我理解王老师是为未来计,希望文坛后继有人,将出自于新概念比赛的方星河视为弟子,多有厚待,但这不是大众必须承认的理由。
细细读来,此文距离真正的名篇相差极远,以我读惯了精品的阅读量,读之不免乏味。
其实我对小方没有太大意见,愿意写就是好的,只是我不太能够理解那些为此文疯狂叫好的人,你们到底是收钱了?还是没有看过一点正经东西?
另外,我要郑重提醒各位家长,千方不要让不满20岁的年轻孩子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不到有丝毫的好处,反倒极其容易被带歪,我们的孩子,真的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了—」"
阴险吧?
一方面暗指王檬是因为场外因素而刻意吹捧自家弟子,一方面又想断掉方星河的根,打击《80后最强音》的销量。
而且精准对标自身最大的受众群体一一那群眼高于顶的「精英」知识分子。
越是高明的人,越是虚怀若谷,而那些性格像胎盘、长相如鸡肠的半吊子文化人,往往会对任何不符合认知的东西之以鼻。
所以,还真叫他带动起了一股子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对文章进行大肆批判。
而他并不是最阴的。
陈丹轻也跟着凑热闹,在报纸发了点评。
「我站在纽约曼哈顿街头读着方星河的《性、暴力、和谎言》,身旁穿行而过的黑白皮肤穿着一模一样的白衬衫和蓝西装,步履匆匆,志气昂扬,我没有看到方星河笔下的性、暴力、和谎言,但我深深知道,等到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三要素式自由便将降临,弥漫整个上东下东左东右东方星河太犀利,他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虽然只是蜻蜓点水轻轻一提,却在中华文化语境下讲其干脆利落的部开,你只管低头去看,看到什幺,都在其中。
我知道他为了整体结构的不失衡而放弃了进一步论述,毕竟文章的核心不是更具深度的批判,而是更具感染力的爱与救赎。
他平衡得很好,批判与希望和谐共存,不至于倒向哪一边,我不敢想像,如此成熟且妥帖的处置,居然出自于一个14岁少年之手。
如果你们真正读过巴金老师的《灭亡》和王檬老师的《青春方岁》,你们就会清楚且真切的意识到,方星河的水平已在他们之上,数遍国内大家,没有人能在25岁以内的年龄段战胜方星河,我输得不冤。」
为了最后这一碟醋,他硬是包了一盘饺子。
明面上是洗白自己,顺便展现一下心胸,但本质上是捧杀,是为方星河树敌。
《灭亡》和《青春方岁》是顶好的作品吗?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