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忒也可恨,动不动来骚扰他,牵制住大批兵力,让关中晋军诸帅获得喘息之机。
听刘聪这幺说,众人也是无奈。
先帝初建国时,远近未附,只得五万骑,彼时拓跋鲜卑就大举来袭,让先帝吃了几次败仗。后勉强站稳脚跟,将拓跋鲜卑击退。
大汉建国十年了,刘琨、拓跋猗卢仍在背后袭扰。
虽然他们至今还没有能力对大汉产生生死存亡的威胁,但总是个麻烦事,不得不认真对待。
「听闻邵勋大举北上,已克朝歌,兵锋直指邺城,众卿怎幺看?」刘聪又问道。
「陛下。」大司徒马景出列道:「国中多事,或可令安西、镇远二位将军多加戒备,自守其境即可。石勒北伐王浚,大胜而归,锐气尚足,或可静观其变。」
「陛下,臣亦以为当静观其变。」太保任??说道。
「臣附议。」太傅王育说道。
「臣附议。」
……
看到众臣意见一致,刘聪突然笑了。
石勒若见到朝廷重臣们是这种态度,怕不是气得要吐血。
但「静观其变」确实是现今最好的选择。
河内、安平是朝廷在大河以北的重要据点,只要邵勋没主攻这两处,那幺还是先观望吧,毕竟关中战事方炽,太原那边很可能又要打起来了,实在腾不出手来。
待到平定关中后,朝廷才能把重心再度投回东边。
至少,也得先击退刘琨、拓跋猗卢即将发起的攻势再说。不然的话,真的很难有余力做其他事。
说是二十万控弦之士,但控弦之士也得吃饭啊。
能不征发就不征发,毕竟这是要花钱的。
拿朝廷的钱粮来为石勒打仗,貌似战局还没到这个地步。
再者,刘聪心中也有气。
这两年,石勒、曹嶷二人贡赋渐疏,递解至平阳的财货大为减少,得让他们吃个教训,不然真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呢。
「先这般处置吧。」刘聪挥了挥手,说道:「雨停后回平阳。永明(刘曜)赴任前,让他觐见一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