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勋大喜,道:「素闻邺中鹿尾甚美,今番北上,便欲逐鹿邺中,于三台置酒设宴,聊为品评。本还有所疑虑,今得诸君相助,大事济矣。」
说完,领着众人出了庄园,指着白沟南岸正在行军的赳赳武夫,道:「二十万大军下内黄,得之易如反掌。顿丘等地,静候君等佳音了。」
「谨遵明公之命。」众人齐声应道。
******
送走河北土豪们之后,邵勋又回了庄园,与幕僚们商议战局。
「李重屯兵淇水石桥两岸,扎营筑城,尔等以为如何?」邵勋问道。
「此为老成持重之方略。」众人有些谦让,到最后还是庾琛先开口:「屯兵石桥,南北二城夹河而立,可储军资,可屯大军,无有抄掠之忧,亦有进取之资,此算不得错。」
李重已经在朝歌以北的淇水两岸扎营十多天了,一直没有再度北上。
他甚至筑起了城,还是南北二城,夹河而立,北为屯兵之所,南为仓城。
有人认为这是步步为营,老成持重。
有人认为这是畏敌如虎,逡巡不进。
还有人认为李重屡次请求增兵,实乃不堪大任,大军交到他手上,有倾覆之忧。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都督的方略没有问题。」龙骧将军幕府从事中郎郗鉴难得开口道:「大军北上半月有余,其实并未遇到匈奴大军。若就此不管不顾,孤军深入,明公反倒要小心了,非将其召回不可。今朝歌之粮可经淇水输至石桥,一俟仓城筑完,便可囤积粮草器械,以为进取。如此,石勒之兵抄掠无能,士气低落,我军粮馈无忧,意气昂扬。此消彼长之下,再兴兵北上,则把握大增。」
「再者,明公既委以重任,便当信之。」郗鉴继续说道:「流言蜚语,实乃不通军事、嫉贤妒能之辈胡言乱语。」
说到这里,郗鉴起身对邵勋行了一礼,道:「李重帐下羊聃、梁肃二将,军中非议者甚多,或以其凶暴,或以其出身,指斥之间,难免传闻于外。二将听闻,宁不惴惴?仆请明公安其心。」
「道徽真有柱国之才。」邵勋赞道。
郗鉴又揖一礼,坐了回去。
「彦国,你替我跑一趟,赐李重三将金帛若干。另晓谕三人,只要能将石勒大军吸引过来,无论战不战皆有功。」邵勋吩咐道。
「诺。」胡毋辅之应下了。
「西路事了,今只剩东路了。」邵勋看向众人,道:「传令下去,勿要理会沿途袭扰之敌军,直奔内黄,计日攻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