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相信满朝文武会支持他的,除了河内王粲。

河内王醉心于长安之主的头衔,一再要求单于台调拨一部分胡汉部落、百姓至长安,作为他的基本盘经营。

天子同意了,但又没完全同意——今年冬天,会有匈奴五部万余落及六夷万余落西进,屯于京兆,作为河内王的直属人马,再多却也没有了。

刘曜对此很不满意。

说白了,还是路线之争。河内王和他都没错,只不过各自的重心不一样罢了。

「唏律律……」渐渐被风雪覆盖的驿道上,车马如龙。

一部分不便搬运的辎重开始提前运走了。

伤员甚至走得更早。

久战疲惫的四部鲜卑、路途遥远的河西诸部也走了。

现在留在清漳水大营这边的,不过两万步骑罢了。

承认攻不下涉县,承认这场增援失败了,不是什幺灾难。

不过四万多人罢了,其中步兵不超过三万,而涉县守军高达九千之众。如果敌军守御坚决,差不多要把这三万步兵拼掉二万以上才有可能攻破,运气差一点的话,全部拼光也不一定能拿下。

他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在得知安平告破,在伤亡近万之后,他果断下达了停战的命令。

现在没走,唯有一个原因——

刘曜登上了高坡,他想会一会那个人。

******

邵勋在十一月初七才抵达涉县城下。

风雪更大了,山中尤其寒冷。披着铁衣之时,仿佛骨头缝里都是凛冽的寒风。

皑皑雪原之上,匈奴只剩最后一座大营了。

灰黑色的匈奴骑兵戴着毡帽,身着皮裘,左一团右一团的,在寒风中低着头、眯着眼,注视着清漳水东岸刚刚竖起的「邵」字大旗。

亲军、银枪军、义从军、黑矟军、忠义军、效节军等等,数万人马陈于雪原之上。

刘曜不避严寒,再度登上了数日前曾经驻马过的高坡,瞭望敌情。

茫茫雪原之上,出现了百余骑兵。

他们快速驰骋着,溅起千堆雪。

骑兵后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行军纵队。

整整四列人马,仿佛无视直让人脖子里钻的雪花一样,扛着长枪,哈着热气,往清漳水而来。

雪已经积得很厚了。

皮靴踩进去后,往往要用力拔出,十分费力。

领头的军官骑在高头大马上,时不时停下来招呼一番。

幢主、督伯、队主、什长们也纷纷鼓劲,整支队伍冒着严寒,维持着高昂的士气,奋勇前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