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本心,邺城、浚仪其实都无所谓。
邺城距枋头一百九十余里,浚仪距白马津一百五十里,差不多远——不过,如果自浚仪向正北方向新修一条大道,从汲郡过河的话,甚至不足百里,更近一些。
邵慎更喜欢去邺城,原因无他,可以震慑住河北的墙头草,然后攻伐匈奴。至于河南人的想法,他不在乎。
「阳仲,我实在难决,尔等议一议吧。」邵勋叹道:「余愿不多,最大的愿望便是平灭匈奴,从河北攻打确实更方便一些。况河北富庶,光武因之以成帝业,若移治邺城,能更好地收拢河北士族人心,筹集钱粮,征发兵士。」
「好。」潘滔点了点头,应下了。
他到现在还不相信邵勋会移治邺城,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可能性不小,原因方才邵勋已经讲了。
最关键的是,当年曹孟德确实这幺做过啊,由不得潘滔不多想。
这事还得找人帮忙,他心中已经有主意了。
邵勋又看向侄子邵慎,道:「忠武军如何了?」
「整训有年,明公一声令下,便可上阵厮杀。」邵慎说道。
「果真能战?」邵勋怀疑道。
忠武军其实就是农兵,与屯田军没有什幺区别,他是真怀疑其战斗力。
「果真能战!」邵慎涨红着脸,大声道。
「那别废话了,出宜阳,攻弘农。」邵勋笑道:「这几年,你和王弥的交手也不少了吧?老冤家了。」
「定斩王弥狗头。」邵慎说道。
「先打,别说大话。」邵勋说道:「拖住王弥,不要让这条疯狗跑出来。」
邵慎和王弥现在确实是一对老冤家。
双方一直在洛水河谷、东西二崤山之间反复交兵,规模不大,互有胜负,打得十分热闹。次数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弘农人称呼邵慎为「小邵贼」。
大侄子在那一片的名气还是不小的,刷的经验值也不少。从小规模百余人的战斗打起,慢慢变成千余兵、两三千兵的中等规模,渐渐培养出了自己的团队,对忠武军、宜阳三坞、甘城等地的掌控日渐深入,军民一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且,他在洛阳河谷一带的根基还是比较深厚的。
正妻是宜阳杜氏女,最近纳了一房小妾,出身弘农杨氏,在宜阳有坞堡。
杜氏、杨氏为其打理后方,提供粮草、器械、兵员、役畜,和邵勋起家的模式差不多——军头和土豪的合流。
「我将伊阙关以南的陆浑、新城二县交给你,金谷园下面的庄客部曲你也可以调用。」邵勋又道:「总之,洛阳以西尽付于你,给我好好打。打下来的地盘,全由你来整顿。部队打残了,我给伱器械钱粮补兵,甚至扩编,勿要担忧。」
「遵命。」邵慎高兴地应道。
终究是亲人,叔父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
事到如今,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了。
叔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绝对不能让外人夺走。
他要替叔父看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