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来看,核心统治区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说好听点,叫「遍地开花」。
其实,十年时间做到这份上,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还得益于匈奴的助攻。
如今匈奴打不到河南来了,地方势力格局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动,那幺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做水磨工夫,一点点来。
但如果让匈奴攻来,不但损失威信,让地方动荡不休,离心离德,还会让人口锐减,更不值得。要知道,濮阳、东平二郡的府兵部曲,至今尚未完全配齐。
增设府兵,也不是那幺容易的事情,各项条件都还不太成熟。
他注定要与士族豪强相爱相杀一辈子。
「夫君,你是不是对士人有看法?」庾文君突然问道。
「怎幺会?」邵勋笑道:「如果我不喜欢士人,怎幺会娶你呢?」
「不一样的……」庾文君低声说道。
「其实,我只是对很多人失望而已。」邵勋说道:「我为他们做了那幺多,甚至亲自上阵冲杀,剿灭流寇、驱逐匈奴,他们坐享其成,却还暗里与我相争,怪话连篇。更过分的是,有些人私下里还嘲笑我的出身。」
「夫君……」庾文君看着他,说道。
「罢了,一群鼠辈而已。」邵勋感慨道。
气吞万里如虎,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刘裕,始终被人诟病出身问题。
刘裕祖父是太守,父亲是郡功曹,只是到他这一代败落了而已,但仍然是广义上的士族出身,只不过是寒门罢了。就这都让人看不起,高门士族十分牴触归附于他,明里暗里的鄙视之下,搞得刘裕也很不自信。
即便他掌握了大权,士人仍然对他不客气,闲下来侃大山时经常对他穷追猛打,让刘裕「辞穷理屈」,最后只能自嘲「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说这话时,多少是有点窝火的。
一个军事天才,一个实际掌握东晋大权的权臣,士人还对他如此不客气,鄙视他的文化、出身,可见一斑。
还好这是北方,士人现实多了,没南朝的那幺夸张。但终邵勋一生,他这个出身问题肯定会被人私下里反复嘲笑、鄙夷。
这不是什幺小事。
士人鄙夷你,意味着向心力不强,人家只是迫于无奈暂时依附你,一有机会就要搞事。
他和刘裕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半斤八两。
邵勋出身比刘裕低,但文化水平比刘裕强,而且强很多,至少他书法不错,还会写一些中规中矩的诗赋。
另外,他会说洛阳话,这是「上等人」的标志之一。
玄理、乐理也有所了解,但不精通。
其实,他已经具备了下级士人懂的东西,但出身不行。
刘裕连寒门士人所需掌握的东西都不了解,但出身好。
邵勋心里很清楚,他跟士人终究不是一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