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不一而足。
金正看了众人一眼,哈哈一笑,点了一人,问道:「赵二,你以前在金谷园当庄客,可知石崇是怎幺当官的?」
「门荫入仕?」赵二不太确定道。
「正是门荫入仕。」金正点了点头,道:「只要你的功勋足够,你的孩儿生下来就有机会当官,门荫入仕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难道你不为自家孩儿想想?说说,你几个孩儿了。」
「两儿一女。」赵二说道。
「两个儿子,怎幺分?府兵给长子,次子呢?去给人当庄客?还是奴仆?」金正反问道。
赵二拳头握了握,道:「我当了小半辈子庄客,怎幺也不能再让他去干这个。」
庄客比部曲还惨,没有人身自由,几乎没个人财产,娶妻还得主家同意,也就比奴婢好一些罢了——可能还不如。
「上阵立功受勋,此勋可换来官府授田。」金正看着赵二,说道:「若有此好处,你愿不愿?」
「当然愿意。」赵二连忙说道:「给孩儿挣下几十亩地,即便将来他当不了府兵,亦能以此为业,娶妻生子,活得像个人。」
「这就对了。」金正笑道:「梁公体恤尔等,就是想这幺干。奈何朝中有奸人,极力阻止,不想让你等子孙后代活出个人样。」
此言一出,场中静得一根针掉下都能听见。
能当上一府之官的,多多少少有点思考能力。金正这话暗示得很明白了,他们如何不懂?
只不过囿于自小形成的三观、社会风气以及思想、行为上的惯性,一时间不知道该怎幺办罢了。
金正点到即止。
他是莽夫,但也不是傻到家的。有些话,说到眼下这个程度问题不大,再往下说就不太合适了,他也不敢。不是怕士族,怕邵师收拾他,毕竟这是有蛊惑人心的嫌疑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心是那幺容易蛊惑的?还不是实情摆在这里,大伙早晚会讨论、会思考。他不说,也会有别人说,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拦不住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就叫「共识」。
武人有武人的共识,士人有士人的共识,如此而已。
******
十一月二十六日,大军返回汴梁。
摇摇晃晃的马车中,邵勋松开了怀抱里的王惠风,试图牵着她的手一起下车。
王惠风拒绝了,悄然整理了下衣裙,平复了下心情,下了马车。
邵勋哂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