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
「元规,梁宫已经停建,你左右无事,跑一趟平阳五郡吧。材官将军本就有征发民夫修缮道路、园囿、陂池之责,名正言顺。」庾琛顿了顿,又道:「梁宫一些收尾之事,交给材官校尉、少府就行了。」
「是。」庾亮没有推托,应下了。
梁宫是停建了,但不会一点事都没有。
修了半拉的屋舍要不要紧急完工?
木料要不要妥善存放?要知道,刚采伐的树木是没法用的,一定要长时间阴干才行,有的木料甚至要花好几年时间阴干,一旦被雨淋湿了,问题很大。
另外,如果真下大雨,有些排水沟最好提前挖完,免得淹没城池。
「洪乔,诸邸阁最好清查一下。」庾琛又道。
「仆会差人巡查的。」殷羡拱了拱手,道。
「唉。」庾琛最后叹了口气,道:「弄不好又要赈灾了。皇天不吊,黎庶倒悬,苍生何辜,遭此大劫!」
众人闻言无语,灾害怎幺没停过呢?
「天厌晋德啊!」众人嗟叹声中,尚书令裴邈突然说道。
众人再度无语,谈正事呢,你怎幺突然拍起马屁来了?
「晋至今五十余年矣,地震二十四次,长安、洛阳各震一次,历朝历代可有如此之多的?」裴邈说道:「太康九年(288)四月,长沙等八处地震。七八月间,地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简直骇人听闻。」
「山崩十一次。杀人最多者,乃元康四年(294)五月寿春山崩,洪水出,城坏,地陷方三十丈,民家陷死无算。一个月后,寿春大雷,再次山崩地陷……」
晋惠帝元康四年,全国共有蜀郡、上庸、居庸、寿春四地发生六起地震、洪水、泥石流,死的人不知凡几。
地方官报上来三次「地裂」、「水出杀人」。
「三十余次水灾,二十二次大水,暴水三次……」
「裴公,你怎知道得如此清楚?」裴邈还待再说,王玄突然问道。
「老夫闲暇时在写《五行志》,故深知国朝灾患之重,远甚汉魏。」说完,裴邈叹道:「如此严重的灾患,老夫亦难解其间道理,或许真是天厌晋德吧。」
这幺一说,众人也有些相信了。
说实话,曹魏灾患比后汉重,大家都知道,同样也知道本朝灾患又甚于曹魏,但严重到这种程度,却有些骇人了。
司马氏或许得国不正,但犯得着这般惩罚幺?苦的都是天下士民啊。
要不——劝进梁王?
就在气氛有些诡异之时,庾琛咳嗽了下,道:「尔等罢散吧,正事要紧。」
众人行礼告退。
庾琛站起身,送到门口,目光注视着他们的背影。
枣台产在幽州名声不太好,不过干事没有问题,而且他私下里多次靠拢表忠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