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述志
五月十六日,论道进入第七天。
其实早就进入垃圾时间了,因为最近两天都是僧尼、道人之辈在辩经。
从邮城赶来的佛图澄甚至为大家表演了天竺把戏,技惊四座。
不过他很快被人揭发年龄造假,
他说今年九十四岁,但有人说他虚报了三十岁,其实只有六十四。
吵到最后,一地鸡毛。
邵勋看了看每天的「会议纪要」,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在当天上午出席会议,并领着众人来到了晋祠龙府外的田野间。
五月中旬的麦田遍地金黄,看着赏心悦目。
邵勋指着黄澄澄的小麦,说起了一件旧事:「永嘉三年(309)夏,诸州亢旱,江、汉、河、洛皆可涉。一年后,诸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那两年,你们怎幺过的,可还记得?」
此言一出,众皆色变。
永嘉三年旱灾的严重程度,史书未见,且还应了洛水断流的识谣。
永嘉四年蝗灾连牛马毛都食尽了,河南农桑几乎尽毁,花了好些年才恢复了元气。
这两场灾害的严重程度,几乎将整个北地端入深渊。
彼时河南白骨蔽野,百里无人烟,惨状不忍猝睹。
「那两年我是怎幺过来的?」邵勋蹲下身子,轻轻握住一株麦穗,
道:「便是靠此物。」
『永嘉三年麦收前就已经有大旱的苗头了,入夏之后,滴雨未下。我情知不妙矣,立刻令军民担水浇地,能保多少保多少。幸而夏麦大体收获,如此有了活人之资。」
「永嘉四年亦是如此。蝗之一物,往往夏天才出来作恶,彼时若能夏麦满仓,夫有何忧?」
「我却不明白了,喊了这幺多年两年三熟之制,为何仍有许多人置若罔闻?」
「是,古时没有两年三熟之制,但今人何必尽皆法古?」
「我说『与时俱进』,许多人还不以为然,此可是今人胜古之明证?」
一番话说得众人张口结舌。
两年两熟和两年三熟的差别确实很大,没什幺好反驳的,驳不动。
「平日里一个个自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就奇了,汉时有《汇胜之书》,魏晋以来可有农书?」邵勋又道:「一个个谈玄论道,神鬼志异之书满地都是,为何没人谈论农事、商事?为何没人把经营家业的心得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