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是越快越好……”苏录有些吃不准道:“但老山长劝我过一两个月再说。”
“过一两个月最好。”海教谕欣然道:“小苏先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诏诰表判之类都学完,然后我给你提前考试,这样你明年只要赶在科试前回来就可以。”
苏录亦欣然道:“多谢海先生,咱们就先这定了。”
海瀚离开后,苏录返回教室,见九人正聊得热火朝天,便笑道:“聊出什结果了吗?” “
有的有的,我们准备组成一个互助会,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众人便笑道。
“有这必要吗?咱们本来就在一个班上。”苏录问道。
“有必要。”朱子恭笑道:“如果只以同窗来论,咱们只有区区十个人,别人也不好再加进来。”“别忘了咱们在州学和别的县学还有老同学呢。”白云山笑道:“得方便这些人将来加入进来一起学习。”
“我们这也是受杨才子的启发,”邓登瀛也道:“听说他在成都成立了个丽泽会,招揽了冯驯、石天柱、夏邦谟、刘景宇、程启充等一大帮省内有名的士子呢!”
“哥也不想将来去成都乡试孤掌难鸣吧。”朱子和道:“到时候杨神童肯定会利用主场之利,纠集一大帮子人对付你的。” “
不至于吧……”苏录揉了揉鼻子,便道:“那咱们叫阳江社如何?”
主打一个听劝。
“好,阳江社对丽泽会!”众人大喜道:“那哥就是当之无愧的社首了。”
“我还社长呢。”苏录苦笑道,却也没有推辞。
于是,正德元年七月初一,阳江社成立,最初的宗旨不过是为了互相督促学业,提升成员科举竞争力。就很单纯那种……
而后,十位最初成员,又共同商定了阳江社十六字宗旨一一学业精进、言行自律、身心养护、实事求是!
“学业精进'细则有六一一经义日研、八股日练、读史储材、关心时政、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前四条都好懂,第五条“日知所亡',记录每日见闻并分类反思,其实就是要求成员写日记……第六条“月无忘所能',即每月组织社员考试,全社集会互评,取长补短。